杜詩編年整理


杜詩詳注を基本に杜甫の詩を編年整理

(青年期の詩)・(李白と交遊期の詩)・(青
年期・就活の詩) 53首
736〜751
 736年;天平八年、25歳 呉越に遊、洛陽

 ■北庭都護蓋嘉運?破突騎施。 始敕禮部侍郎掌貢舉。 
張守珪使討?使安祿山討奚、契丹,敗績,送京師,上赦之。
張九齡爭之,不聽。 守珪又奏史思明為果毅。 
九齡罷,以李林甫、牛仙客並相。
▲杜甫二十五?。游齊趙。交蘇源明。
1   2 遊龍門奉先寺  

    740年;天平十二年、29歳 斉趙に遊ぶ


 ■張九齡卒。
 ▲杜甫二十九?。遊齊趙。

2   3 題張氏隠居 25歳の作  
3   4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4   5 封雨書懐走邀許圭簿  
5   6?州城楼  
6   7望嶽   
7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741年;天平十三年、30歳 洛陽

■吐蕃入寇,?破之。 寧王薨,追謚曰讓皇帝。 吐蕃陷石堡城。
▲杜甫三十?。歸東都。築陸渾莊,於寒食日祭遠祖當陽君。
8 1 8 巳上人茅粛  
9 2 9房兵曹胡馬詩(卷一(一)一八)(參見卷六(二)七四二?馬行/老馬行) 
10 3 10畫鷹(卷一(一)一九)  
11 4 11過宋員外之問舊莊(卷一(一)二○)  
12 5 12夜宴左氏荘(卷一(一)二二)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河泛溢,?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ェ其意(卷一(一)二三)  
13 6 高都護?馬行(卷二(一)八六)
14 7 ?馬行(卷四(一)二五六)
15 8 病馬(卷八(二)六二一)(乾元二年,七五九年,四十八?作)
16 9 天育驃圖(《英華》作圖,別本作騎)歌(卷三(一)二五三)
17 10 韋諷?事宅觀因將軍畫馬圖歌(一本無歌字,?鶴作引,今從《英華》)(卷一三(三)一一五二)

    742年;天平十四年、31歳 洛陽


 ■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 改官名。 享玄元皇帝於新廟。 李適之相。突厥始微。
▲杜甫三十一?。在東都。姑萬年縣君卒於東京仁風里。
六月,還殯於河南縣,公作墓誌。
18 1 李監宅【李鹽鐵】二首 其一  
19 2 李監宅【李鹽鐵】二首 其二  
20 3 13假山(卷一(一)二八)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累土為山,一匱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諸焚香瓷甌,甌甚安矣。旁植慈竹,蓋茲數峰,?岑嬋娟,宛有塵外數致,乃不知興之所至,而作是詩
21 4 14龍門(卷一(一)二九)  





    744年;天平十六年、33歳 斉魯に游


 ■改年曰載。 以安祿山兼范陽節度使。
 ▲杜甫三十三?。在東都。五日,祖母范陽太君卒於陳留之私第。
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誌。
是年夏,初遇李白於東都。
秋,遊梁?宋,與李白?高適登吹臺?琴臺。嘗渡河遊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20   15 遣懐(昔我遊宋中) 李白を詠う(1)
21   16 贈李白 (李白と旅する)(卷一(一)三三) 李白を詠う(2)
22   28 飲中八仙歌(卷一(一)三三) 李白を詠う(9)

    745年;天平十七年、34歳 斉魯に游
ぶ。


 ■回鶻懷仁可汗?殺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邊稍安,而回鶻遂全有突厥故地。
仁卒葛勒立。 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兼河東節度使。 以楊太真為貴妃,更為壽王冊妃韋氏。 安祿山敗奚、契丹。
 ▲杜甫三十四?。再遊齊?魯。是時李之芳為齊州司馬。
夏日,李?自北海郡來齊州,公嘗從遊,陪宴?下亭及鶴山湖亭。
旋暫如臨邑(屬齊州)。
秋後至?州,時李白避歸東魯。公與同遊,情好益密。公贈白詩所云「余亦東蒙客,
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者是也。
俄而公將西去,白亦有江東之遊,城東石門一別遂無復相見之日矣。
23   20 陪李北海宴歴下亭(卷一(一)三六)  
24   21 同李太守登?下古城員外新亭(卷一(一)三八)  
25   17 贈李白 (卷一(一)四二) 李白を詠う(3)
26   22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卷一(一)四五) 李白を詠う(5)
27   18 重題鄭氏東亭(卷一(一)三四)  
28   19 昔遊  (李白と旅する) 李白を詠う(4)
29   暫如臨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卷一(一)四一) 

  746年;天平十八年、35歳 斉魯より長安に
出る

■王忠嗣為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節度使,大破吐蕃於青海積石,又破吐谷渾全
部。 李適之罷相。陳希烈相。
▲杜甫三十五?。自齊?魯歸長安。從汝陽王???馬鄭潛耀遊。
30   今夕行 〔自注: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卷一(一)五八)  
31   23 鄭?馬宅宴洞中(卷一(一)四六) 李白を詠う(6)
32   24 冬日億李白(卷一(一)五○)  

  747年;天平十九年、36歳 長安


■改年曰載。 以安祿山兼范陽節度使。
▲杜甫三十三?。在東都。五日,祖母范陽太君卒於陳留之私第。
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誌。是年夏,初遇李白於東都。
秋,遊梁?宋,與李白?高適登吹臺?琴臺。嘗渡河遊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33   26 送孔?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卷一(一)五四) 李白を詠う(8)
34   27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卷一(一)六○)  
35   33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卷一(一)六八)  
36   25 春日憶李白(卷一(一)五二) 李白を詠う(7)
37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自注:甫從姑子也。〕(卷一(一)六六) 

    748年;天平二十年、37歳 長安


■高力士為驃騎大將軍。 賜祿山鐵券。 楊サ判度支事。貴妃?三人皆封國夫人。哥舒翰築神威軍應龍城。吐蕃不敢近青海。
▲杜甫三十七?。在長安。?上詩韋濟,求汲引。與書家顧誡奢訂交,約當此時。
38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卷一(一)七三)  
39   贈韋左丞丈濟(卷一(一)七一)  

    749年;天平勝寶元年、38歳 長安


■李林甫奏停折衝府上下魚書,自是精兵皆聚於西北邊,中國始無武備。 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杜甫三十八?。在長安。冬日,歸東都,因謁玄元皇帝廟,觀?道子所畫壁。
40   高都護?行(卷二(一)八六)  
41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卷二(一)八九)  

    750年;天平勝寶二年、39歳 長安


■封西岳。 賜祿山爵東平郡王,將帥封王自此始。 以祿山兼河北採訪使。 賜楊サ名國忠。 南詔王閣羅鳳反,陷雲南郡。
▲杜甫三十九?。來長安。初遇鄭虔
42   贈翰林張四學士(卷二(一)九八)  
43   29 故武衛将軍挽詞 三首 其一(卷二(一)頁九四)  
44   30 故武衛将軍挽詞 三首 其二(卷二(一)頁九六)  
45   31 故武衛将軍挽詞 三首 其三(卷二(一)頁九七)  

    751年;天平勝寶三年、40歳 長安


■為祿山起第於親仁坊。祿山兼河東節度使。 鮮于仲通討南詔,敗績,楊國忠仍以捷聞。 武庫火。 高仙芝?大食,敗績。 祿山討契丹,敗績。 以國忠領劍南節度使。
▲杜甫四十?。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
秋,病瘧。友人魏君冒雨見訪,因作秋述貽之。病後過王倚,王餉以酒饌,感激作歌贈之。
是年,在杜位宅守?。
46   示従孫済 (卷三(一)二○五)
47   樂遊園歌 (卷二(一)一○一)  
48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卷三(一)一九八)  
49   投簡咸華兩縣諸子(卷二(一)一○七)  
50   杜位宅守?(卷二(一)一○九)  




41歳



杜甫詩(2)752年〜754年、43歳 73首(青年期・就活の詩) 
  752年;天宝11載、41歳 長安
  ■祿山?契丹。 國忠為御史大夫。 林甫死,國忠相。
▲杜甫四十一?。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
暮春,暫歸東都。
冬,高適隨哥舒翰入朝,與公暫集,俄復別去,公有詩送之。


 奉留贈集賢院崔(國輔)于(休烈)二學士(卷二(一)一三○)


 敬贈鄭諫議十韻(卷二(一)一一○)


送高三十五書記(卷二(一)一二六)


元都壇歌寄元逸人(卷二(一)一三四)


貧交行(卷二(一)一三三)


兵車行(卷二(一)一一三)


白絲行(卷二(一)一四四)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卷二(一)一○三)(已校)


曲江三章 章五句(1)(卷二(一)頁一三七)


曲江三章 章五句 (2)(卷二(一)頁一三八)


曲江三章 章五句 (2)(卷二(一)頁一三九)


前出塞九首 其一(卷二(一)頁一一八)


前出塞九首 其二(卷二(一)頁一一九)


前出塞九首 其三(卷二(一)頁一二○)


前出塞九首 其四(卷二(一)頁一二一)


前出塞九首 其五(卷二(一)頁一二一)


前出塞九首 其六(卷二(一)頁一二二)


前出塞九首 其七(卷二(一)頁一二三)


前出塞九首 其八(卷二(一)頁一二四)


前出塞九首 其九(卷二(一)頁一二五)


奉贈鮮於京兆二十韻


送裴二?尉永嘉


送韋書記赴安西(卷二(一)一三三)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卷二(一)一四○)

  752年;天宝12載、41歳  首 長安/洛陽/長安

■追削林甫官爵。 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 如華清宮。
▲杜甫四十二歳。在長安。首夏,同鄭虔遊何將軍山林。次子宗武約生於此年秋。
73 1 醉歌行(卷三(一)二四○)
74 2 麗人行(卷二(一)一五六)
75 3 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卷三(一)一八八)
76 4 寄高三十五書記(卷三(一)一九四)
77 5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一(卷二(一)頁一四六)
78 6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二(卷二(一)頁一四八)
79 7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三(卷二(一)頁一四九)
80 8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四(卷二(一)頁一五○)
81 9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五(卷二(一)頁一五一)
82 10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六(卷二(一)頁一五二)
83 11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七(卷二(一)頁一五二)
84 12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八(卷二(一)頁一五三)
85 13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九(卷二(一)頁一五四)
86 14 陪鄭広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 其十(卷二(一)頁一五五)
87 15 陪李金吾花下飲(卷三(一)二四三)
88 16 九日曲江(卷二(一)一六三)

    754年;天平勝寶六年、43歳 長安

■祿山入朝,加左僕射,歸范陽。 李密伐南詔,敗沒,國忠更以捷聞。
▲杜甫四十三?。在長安。進封西嶽賦。自東都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詩河西節度使歌舒翰。
?中,張v自盧溪召還,再遷為太常卿,公復上詩求助。又進G賦,表中詞益哀激。
秋後,淫雨害稼,物價暴貴,公生計益艱,遂攜家往奉先,館於廨舍。
89 1 天育驃騎歌(巻四(一)二五三)  
90 2 秋雨嘆三首 其一(巻三(一)二一六)  
91 3 秋雨嘆三首  其二(巻三(一)二一七)  
92 4 秋雨嘆三首 其三(巻三(一)二一八)  
93 5  歎庭前甘菊花(巻三(一)二一〇)  
94 6 醉時歌(巻三(一)一七四)  
95 7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士【案:自注:隴西公即漢中王?,?士琅邪王徹。】(巻三(一)二一四)  
96 8 九日寄岑參【案:參,南陽人。】(巻三(一)二〇八)  
97 9 I陂行(巻三(一)一七九)  
98 10 I陂西南臺(巻三(一)一八二)  
99 11 夏日李公見訪(巻三(一)二五〇)  
100 12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諸官【案:睿宗葬橋陵,改蒲城為奉先,官如赤縣。】(巻三(一)二三二)  
101 13 沙苑行(巻三(一)二二八)  
102 14 ?馬行(巻四(一)二五六)  
103 15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巻四(一)二七五)  
104 16 魏將軍歌(巻四(一)二五九)  
105 17 上韋左相二十韻(巻三(一)二二四)  
106 18 奉贈太常張卿伐?j二十韻(巻三(一)二一九)  
107 19 贈陳二補闕(巻三(一)一九六)  
108 20 城西陂泛舟【案:即I陂。】(巻三(一)一七七)  
109 21 贈田九判官梁丘(巻三(一)一八六)  
110 22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巻三(一)二〇二)  
111 23 重過何氏五首其一(巻三(一)一六四)  
112 24 重過何氏五首 其二(巻三(一)一六四)  
113 25 重過何氏五首 其三(巻三(一)一六五)  
114 26 重過何氏五首 其四(巻三(一)一六五)  
115 27 重過何氏五首 其五(巻三(一)一六六)  
116 28 與?縣源大少府宴I陂(巻三(一)一八五)  
117 29 崔?馬山亭宴集(巻三(一)二〇四)  
118 30 送張十二参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巻三(一)一九五)  
119 31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携妓納涼晩際遇雨二首其一(巻三(一)一七二)  
120 32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携妓納涼晩際遇雨二首其二(巻三(一)一七二)  
121 33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巻三(一)二一一)  

755年;天平勝寶七年、44歳〜756年;至徳元年、45歳 安史の乱に彷徨う26首
    755年;天平勝寶七年、44歳  26首 長安

■祿山請以蕃將代漢將,從之。 哥舒翰入朝,留京師。 如華清宮。 
十一月,祿山反。遣封常清儒翁京禦祿山。 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 
以高仙芝統軍屯陝。 封常清敗於虎牢。祿山陷東京。
仙芝退保潼關,河南?陷。 制太子監國。 
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賊。 
斬仙芝、常清,以哥舒
翰為副元帥。 郭子儀使李光弼、僕固懷恩?破祿山兵,進拔馬邑。
▲杜甫四十四?。在長安。歳中往白水縣,省舅氏崔十九翁。
九月,同崔至奉先。
十月,歸長安,授河西尉(河西縣故城在今雲南河西縣境),不拜,改右衛率府
冑曹參軍。
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暮,喪幼子。
122 1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卷三(一)二四九)  
123 2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ー#1  
124 3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卷三(一)二四六)  
125 4 去矣行(卷三(一)二四五)  
126 5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卷四(一)二六四)(參用《中國文學欣賞全集》注釋)  
127 6 後出塞五首 其一(卷四(一)頁二八五)  
128 7 後出塞五首 其二(卷四(一)頁二八六)  
129 8 後出塞五首 其三(卷四(一)頁二八八)  
130 9 後出塞五首 其四(卷四(一)頁二八九)  
131 10 後出塞五首 其五  
132 11 送蔡希魯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  
133 12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過字(卷四(一)二六二)  
134 13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卷四(一)二六三)  
135 14 官定後戲贈(卷三(一)二四四)  

756年;至徳元年、45歳 白水/三川/長安

■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許遠為?陽太守。 賊史思明陷常山,復陷九郡。
郭子儀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入常山,執安思義與思明戰,大敗之。
真源令張巡起兵雍邱討賊。 子儀、光弼與思明戰於九門,敗之,進拔趙郡。
又戰於嘉山,大敗之,復河北十餘郡。 
六月,哥舒翰戰於靈寶,大敗,賊遂入關。 
國忠定議幸蜀。 帝出奔蜀,次馬嵬,國忠及?妃誅。 留太子東討賊。
子儀、光弼聞京師陷,引兵入井?。 
七月,太子即位於靈武,尊帝為上皇。上皇至蜀。 令狐潮圍雍邱。
▲杜甫四十五?。?初,在長安。
五月,至奉先避難,攜眷來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齋。
六月,又自白水取道華原,赴?州(今陜西?縣)。至三川縣同家窪,寓故人孫宰家。
聞肅宗即位靈武,即留妻子於三川,?身從蘆子關奔行在所。
途中為賊所得,遂至長安。
九月,於長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捨身為奴,感慟作哀王孫。
136 1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卷四(一)二九九)  
137 2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卷四(一)三○四)  
138 3 悲陳陶(卷四(一)三一四)(參考《中國文學欣賞全集》注釋)  
139 4 悲青坂(卷四(一)三一六)  
140 5 哀王孫(卷四(一)三一○)(參考《中國文學欣賞全集》注釋)  
141 6 晦日尋崔?李封(卷四(一)二九六)  
142 7 送率府程?事還?(卷五(一)三四三)  
145 8 対雪(卷四(一)三一八)  
145 @ 「月夜」の背景  
146 9 月夜(卷四(一)三○九)  
146 A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146 B  除夜作 高適  
146 C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対月憶元九 白居易  
146 D 夜雨寄北 李商隠  
147 E 杜甫詩 家族の詩(6)  
147 F 月夜 と家族を詠う詩について  
147 10 得舎弟消息 二首 其一(卷四(一)頁三二一)  
148 11 得舎弟消息 二首 其二(卷四(一)頁三二二)  
149 12 避地(卷四(一)三一七)  
150 G 「月」 杜甫 kanbuniinkai紀頌之の漢詩ブログ 杜甫特集700- 186  

杜甫詩 (4)作時757年;至徳二年、47歳 安史軍捕縛、脱出、左拾遺  43首
757年;至徳二年、46歳   

■上皇在蜀。 安慶緒殺祿山。 殺建寧王?。 思明寇太原,光弼破之。子儀平河東。 慶緒使思明守范陽。 李成式討平永王?。 上皇遣使祭張九齡。 
張巡?走尹子奇。 子儀戰於清溝,敗績。 張鎬相。 
九月,子儀收復西京、華陰、弘農。 
十月,?陽陷。 子儀收復東京,取河陽及河?。 帝入西京。慶緒走保?。 
十二月,上皇自蜀還西京。 以張氏為淑妃。 思明等降。
▲杜甫四十六?。春,陷賊中。在長安時從贊公蘇端遊。
四月,自金光門出,間道竄歸鳳翔。
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遺。是月,房?得罪,公抗疏救之。肅宗怒,詔三司推問,張鎬?韋陟等救之,仍放就列。
六月,同裴薦等四人薦岑參。
閏八月,墨制放還?州省家。於是徒?出鳳翔,至?州,始從李嗣業借得乘馬。歸家臥病數日。作北征。
十一月,自?州至京師。
150 1 哀江頭(卷四(一)三二九)
151 2 大雲寺贊公房 四首 其一(卷四(一)頁三三三)
152 3 大雲寺贊公房 四首 其二(卷四(一)頁三三四)
153 4 大雲寺贊公房 四首 其三(卷四(一)頁三三五)
154 5 大雲寺贊公房 四首 其四(卷四(一)頁三三七)
155 6 蘇端薛複筵簡薛華醉歌(卷四(一)二九二)
156 7 雨過蘇端(卷四(一)三三八)
157 8 喜晴(卷四(一)三四○)
158 9 述懐(卷五(一)三五八)
159 10  鄭?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卷五(一)三四五)
160 11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卷五(一)三六二)
161 12 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 (卷五(一)三五○)
162 13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 (卷五(一)三六四)
163 14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防禦判官(卷五(一)三五四)
164 15 塞蘆子(卷四(一)三二七)
165 16 黄河二首 其一(巻十三(二)一一三八)
166 17 黄河二首 其二(巻十三(二)一一三八)
167 18 彭衙行 (卷五(一)四一三)
168 19 北 征(卷五(一)三九五)(參用《中國文學欣賞》注釋)
169 20 徒?歸行(卷五(一)三八五)  
170 21 玉華宮(卷五(一)三八九)  
171 22 「九成宮」(卷五(一)三八六)  
172 23 羌村三首 其一(卷五(一)頁三九一)  
173 24 羌村三首 其二(卷五(一)頁三九二)  
174 25 羌村三首 其三(卷五(一)頁三九三)  
175 26 遣興 (卷四(一)三二六)  
176 27 元日寄韋氏妹(卷四(一)三一九)  
177 28 春望(卷四(一)三二○)  
178 29 憶幼子(卷四(一)三二三)  
179 30 一百五日夜對月(卷四(一)三二三)  
180 31 自京竄至鳳翔達連行在所三首其一(卷五(一)頁三四六)  
181 32 自京竄至鳳翔達連行在所三首其二(卷五(一)頁三四七)  
182 33 自京竄至鳳翔達連行在所三首其三(卷五(一)頁三四八)  
183 34 得家書 (卷五(一)三六○)  
184 35 奉贈嚴八閣老(卷五(一)三七九)  
185 36 奉送郭中丞兼太樸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 (卷五(一)三六九)  
186 37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卷五(一)三七六)  
187 38 月(卷五(一)三八一)  
188 39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得雲字(一作兩院遺補諸公,得聞字)(卷五(一)三八二)  
189 40 ?行口號(卷五(一)三八三)  
190 41  獨酌成詩(卷五(一)三八四)  
191 42 行次昭陵 (卷五(一)四○七)  
192 43 重經昭陵(卷五(一)四一二)  
193 44  哭場孫侍御(卷五(一)三七八)
194 45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卷五(一)四二
四)

195 46 臘日(卷五(一)四二六)
196 47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卷五(一)四一七)
197 48 收京三首 其一(卷五(一)頁四二一)
198 49 收京三首 其二(卷五(一)頁四二二)
199 50 收京三首 其三(卷五(一)頁四二三)
200 51  送靈州李判官(卷五(一)三六九)




杜甫詩 (5)758年;乾元元年、47歳 左拾遺、朝廷疎外、左遷 52首
758年;乾元元年、47歳  

■李輔國用事。 徙楚王俶為成王。 置觀察使。 立成王為太子,更名豫。 思明復反。 命子儀等九節度討班慶緒,以宦者魚朝恩為觀軍容使。 拔衛州,遂圍?。
▲杜甫四十七?。任左拾遺。春,賈至?王維?岑參皆在諫省,時共酬唱。時畢曜亦在京師,居公之鄰舍。
四月,玄宗親享九廟,公得陪祀。六月 ,房?因賀蘭進明譖,貶為?州刺史。公坐?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
是秋,嘗至藍田縣訪崔興宗?王維。
冬末,以事歸東都陸渾莊,嘗遇孟雲卿於湖城縣城東。
193 1 得舎弟消息 (卷六(二)四六一)  
194 2  ?側(?作仄)行贈畢四(一本無四字)曜(卷六(二)四六六) 
195 3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卷六(二)四六一)  
196 4 洗兵行 (卷六(二)五一四)   
197 5 留花門  (卷七(二)五四九)  
198 6 冬末以事之東都(一本無此句)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卷六(二)五○○) 
199 7 ??姜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卷六(二)五○二)  
200 8 戲贈??秦少府(?若作少公,一作翁)短歌(卷六(二)五○四)  
201 9 李?縣丈人胡馬行 #1  
202 10 義鶻行 (卷六(二)四七四)  
203 11 畫鶻行 (卷六(二)四七七)  
204 12 痩馬行 (卷六(二)四七二)   
205 13 遣興三首 其一 (卷七(二)頁五四六) 遣興20首の2番
206 14 遣興三首其二 (卷七(二)頁五四七) 遣興20首の3番
207 15 遣興三首其三 (卷七(二)頁五四八) 遣興20首の4番
208 16 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 (卷六(二)四五九)  
209 17 九日藍田崔氏荘 (卷六(二)四九○)  
210 18 崔氏東山草堂 (卷六(二)四九二)  
211 19 紫宸殿退朝口號(卷六(二)四三六)  
212 20 曲江二首 其一(卷六(二)頁四四六)  
213 21 曲江二首 其二(卷六(二)頁四四七)  
214 22 曲江封酒(卷六(二)四四九)  
215 23 曲江封雨(卷六(二)四五○)  
216 24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卷六(二)四四五)  
216-0  早朝大明宮呈両省僚友 賈至  
216-1  和賈舎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216-2  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岑參  
217 25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卷五(一)四二七)  
218 26 宣政殿退朝?出左掖(卷六(二)四三五)  
219 27 題省中院壁(卷六(二)四四一)  
220 28 春宿左省(卷六(二)四三八)  
221 29 ?出左掖(卷六(二)四四○)  
222 30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卷六(二)四四五)  
223 31 送賈閣老出汝州(卷六(二)四四三)  
224 32 題鄭十八著作丈(一作文)故居(卷六(二)四七○)  
225 33 端午日賜衣 (卷六(二)四七八)  
226 34 贈畢四曜(卷六(二)四六九)  
227 35 酬孟雲卿  (卷六(二)四七九)  
227-1  岑参から杜甫に『寄左省杜拾遺』 249  
227-2  王維 菩提寺禁、誦示裴廸  
227-3  王維 口號又示裴迪  
228 36 奉贈王中允維 (卷六(二)四五四)  
229 37 奉陪鄭?馬韋曲二首其一 (卷三(一)一六五)  
230 38 奉陪鄭?馬韋曲二首其二 (卷三(一)一六五)  
230-1  王?「送重表姪王秋評事便南海」   
231 38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卷六(二)四五二)  
232 39 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遊此縣於許生處乞瓦棺寺維摩圖樣志諸篇末 (卷六(二)四五五)  
233 40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卷六(二)四五八)  
234 41 至コ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輩往事 (卷六(二)四八〇)
235 42 寄高三十五・事 (卷六(二)四八二)  
236 43 路逢嚢陽楊少府入城戯呈楊四員外綰 (卷六(二)四九九)
237 44 題鄭牌亭子  (卷六(二)四八四)  
238 45 早秋苦熱堆安相仍(卷六(二)四八七)  
239 46 望岳(卷六(二)四八五)  
240 47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其一(卷六(二)頁四九六)
241 48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其二(卷六(二)頁四九八)
242 49 觀兵(卷六(二)五○七)  
243 50 獨立(卷六(二)四九五)  
244 51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之一(卷六(二)頁四八八)  
245 52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之二(卷六(二)頁四八九)  




杜甫詩 (6)759年;乾元二年、48歳 三吏三別 官を辞す 44首
759年;乾元二年、48歳-(1) 44首  
  ■思明稱燕王。 九節度兵潰於相州。 思明殺安慶緒還范陽,僭稱帝。光弼大敗思明於河陽。 召子儀還京。
▲杜甫四十八?。春,自東都歸華州(陜西華縣),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時屬關輔饑饉。
遂以七月棄官西去。度隴,赴秦州(甘肅天水)。是時有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白二十韻。
又有寄高適?岑參?賈至?嚴武?鄭虔?畢曜?薛據及張彪詩。
時贊公亦謫居秦州,嘗為公盛言西枝村之勝,因作計卜居。
置草堂,未成,會同谷宰來書言同谷可居,
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經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皆有詩。
至同谷,居栗亭。貧益甚,拾橡栗,掘?獨以自給。居不踰月,又赴成都。
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經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石櫃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
?終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適即寄詩問訊。
246 1 贈衛八処士 (卷六(二)五一二)(參用《中國文學欣賞全集》注釋)
247 2 新安吏 (卷七(二)五二三) 三吏三別
248 3 石壕吏 (卷七(二)五二八) 三吏三別
249 4 潼関吏 (卷七(二)五二六) 三吏三別
250 5 新婚別 (卷七(二)五三○) 三吏三別
251 6 無家別 (卷七(二)五三四) 三吏三別
252 7 垂老別 (卷七(二)五三七) 三吏三別
253 8 夏日嘆 (卷七(二)五四○)
254 9 夏夜嘆 (卷七(二)五四二)
255 10 立秋後題  (卷七(二)五四四)
256 11 貽阮隱居 (卷七(二)五四四)
257 12 喜聞官軍已臨賊寇 二十韻 #1
258 13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虔 (卷七(二)五五九)  
259 14 佳人 (卷七(二)五五二)  
260 15 所思(卷八(二)六六六)  
261 16 得舎弟消息(卷六(二)五一○)  
262 17 憶弟 二首 其一(卷六(二)頁五○八)  
263 18 憶弟 二首 其二(卷六(二)頁五○九)  
264 19 得舎弟消息二首 (卷四(一)頁三二一)
265 20 得舎弟消息 二首 其二 (卷四(一)頁三二二)
266 21 不歸(卷六(二)五二一)  
267 22 重題鄭氏東亭(卷一(一)三四)  
268 23 赤穀西?人家 (卷七(二)五九三)  
269 24 寄贊上人 (卷七(二)五九七)  
270 25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其一#1  
271 26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其二 #1  
272 27 太平寺泉眼 (卷七(二)五九九)  
273 28 夢李白二首 其一 (卷七(二)頁五五五)  
274 29 夢李白二首 其二 (卷七(二)頁五五七)  
291 30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卷八(二)六六○)(參用《中國文學欣賞全集》注釋)  
292 31 天末懷李白 (卷七(二)五九○)  
293 32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虔 #1  
294 33 別贊上人 (卷八(二)六六六)  
295 34 兩當縣?十侍禦江上宅 (卷八(二)六六八  
296 35 遣興三首其一 (卷七(二)頁五四六)
297 36 遣興三首 其二 (卷七(二)頁五四七)
298 37 遣興三首 其三 (卷七(二)頁五四八)
299 38 遣興五首其一 (卷七(二)頁五六二)
300 39 遣興五首其二 (卷七(二)頁五六三)
301 40 遣興五首其三 (卷七(二)頁五六三)
302 41 遣興五首其四 (卷七(二)頁五六四)
303 42 遣興五首其五 (卷七(二)頁五六五)
304 43 遣興二首其一 (卷七(二)頁五六六)
305 44 遣興二首其二 (卷七(二)頁五六七)
306 45 遣興五首其一 (卷七(二)頁五六八)
307 46 遣興五首其二 (卷七(二)頁五六八)
308 47 遣興五首其三 (卷七(二)頁五六九)
309 48 遣興五首其四 (卷七(二)頁五七○)
310 49 遣興五首其五 (卷七(二)頁五七一)
311 50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一 (卷七(二)頁五七二)  
312 51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二 (卷七(二)頁五七三)  
313 52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三 (卷七(二)頁五七四)  
314 53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四 (卷七(二)頁五七五)  
315 54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五 (卷七(二)頁五七六)  
301 55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六 (卷七(二)頁五七七)  
302 56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七 (卷七(二)頁五七八) 満目悲生事、
302 57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八 (卷七(二)頁五七九) 秦州城北寺
303 58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九 (卷七(二)頁五八○) 州図領同谷、
304 59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 (卷七(二)頁五八一) 鼓角縁辺郡、
305 60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一 (卷七(二)頁五八一) 南使宜天馬、
306 61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二 (卷七(二)頁五八二) 城上胡笳奏,
307 62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三 (卷七(二)頁五八三) 莽莽万重山、
308 63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四 (卷七(二)頁五八四) 聞道尋源使、
309 64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五 (卷七(二)頁五八五) 今日明人眼,
310 65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六 (卷七(二)頁五八五) 雲氣接昆侖,
311 66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七 (卷七(二)頁五八六) 蕭蕭古塞冷,
312 67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八 (卷七(二)頁五八六) 山頭南郭寺,
313 68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十九 (卷七(二)頁五八七) 傳道東柯谷,
314 69 秦州雜詩二十首 其二十 (卷七(二)頁五八八) 萬古仇池穴,
315 70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其一 (卷七(二)頁七九四)
316 71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其二 (卷七(二)頁五九五)
317 72 示?佐(卷八(二)六二八) 未暇泛蒼海,
318 73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一 (卷八(二)六二九) 東柯好崖谷,
319 74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卷八(二)六二九) 邊秋陰易久,
320 75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三 (卷八(二)六二九) 地僻秋將盡,
321 76 月夜憶舎弟 (卷七(二)五八九) 鳳林戈未息,
322 77 宿贊公房 (卷七(二)五九二) 唐堯真自聖,
323 78 秦州抒情詩(1)東樓 (卷七(二)六○○)  
320 79 秦州抒情詩(2)雨晴 (卷七(二)六○一)  
321 80 秦州抒情詩(3)寓目 (卷七(二)六○二)  
322 81 秦州抒情詩(4)山寺 (卷七(二)六○三)  
323 82 秦州抒情詩(5)即事 (卷七(二)六○四)  
324 83 秦州抒情詩(6)遺懷 (卷七(二)六○五)  
325 84 秦州抒情詩(7)天河 (卷七(二)六○六)  
326 85 秦州抒情詩(8)初月 (卷七(二)六○七)  
327 86 秦州抒情詩(9)歸燕 (卷七(二)六一○)  
328 87 秦州抒情詩(10)搗衣(擣衣) (卷七(二)六○八)  
329 88 秦州抒情詩(11)促織 (卷七(二)六一一)  
330 89 秦州抒情詩(12)蛍火 (卷七(二)六一二)  
331 90 秦州抒情詩(13)兼葭 (卷七(二)六一二)  
332 91 秦州抒情詩(14)苦竹 (卷七(二)六一三)  
333 92 秦州抒情詩(15)除架 (卷八(二)六一五)  
334 93 秦州抒情詩(16)廃畦 (卷八(二)六一六)  
335 94 秦州抒情詩(17)夕烽 (卷八(二)六一七)  
336 95 秦州抒情詩(18)日暮 (卷七(二)六一八)  
337 96 秦州抒情詩(19)秋笛 (卷八(二)六一八)  
338 97 秦州抒情詩(20)野望 (卷八(二)六一九)  
339 98 秦州抒情詩(21)空? (卷八(二)六二○)  
340 99 秦州抒情詩(22)病馬 (卷八(二)六二一)  
341 100 秦州抒情詩(23)蕃剣 (卷八(二)六二二)  
342 101 秦州抒情詩(24)銅瓶 (卷八(二)六二四)  
343 102 秦州抒情詩(25)送遠 (卷八(二)六二五)  
344 103 秦州抒情詩(26)所思  
345 104 秦州抒情詩(27)送人從軍 (卷八(二)六二六)  
346 105 秦州抒情詩(28)從人覓小胡孫許寄  
347 106 秦州抒情詩(29)秋日阮隠者致薤三十束 (卷八(二)六三二) 
348 107 秦州見敕,薛三?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卷八(二)六三三) 
349 108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 (卷八(二)六三八) 
350 109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卷八(二)六五四) 
351 110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卷八(二)六五五)  
352 111 ”同谷紀行(1)” 發秦州 (卷八(二)六七二)  
353 112 ”同谷紀行(2) 赤穀 (卷八(二)六七五)  
354 113 ”同谷紀行(3) 鐵堂峽 (卷八(二)六七七)  
355 114 ”同谷紀行(4) 鹽井 (卷八(二)六七九)  
356 115 ”同谷紀行(5) 寒峽 (卷八(二)六八○)  
357 116 ”同谷紀行(6) 法鏡寺 (卷八(二)六八二)  
358 117 ”同谷紀行7) 青陽峽 (卷八(二)六八三)  
359 118 ”同谷紀行(8) 龍門鎮 (卷八(二)六八五)  
360 119 ”同谷紀行(9) 石龕 (卷八(二)六八七)  
361 120 ”同谷紀行(10) 積草嶺 (卷八(二)六八八)  
362 121 ”同谷紀行(11) 泥功山 (卷八(二)六九○)  
363 122 ”同谷紀行(12)” 鳳凰台 (卷八(二)六九一)  
364 123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一 (卷八(二)六九三) 
365 124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二 (卷八(二)頁六九四) 
366 125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三 (卷八(二)頁六九五) 
367 126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四 (卷八(二)頁六九六) 
368 127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五 (卷八(二)頁六九七) 
369 128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六 (卷八(二)頁六九八) 
370 129 ”同谷” 乾元中寓居同谷県作歌七首 其七 (卷八(二)頁六九九) 
371 130 ”同谷” 萬丈潭 (卷八(二)七○一)  
372 131 ”成都紀行(1)” 發同穀縣 (卷九(二)七○五)  
373 132 ”成都紀行(2)” 木皮嶺 (卷九(二)七○六)  
374 133 ”成都紀行(3)” 白沙渡 (卷九(二)七○八)  
375 134 ”成都紀行(4)” 水會渡 (卷九(二)七一○)  
376 135 ”成都紀行(5)” 飛仙閣 (卷九(二)七一一)  
377 136 ”成都紀行(6)” 五盤 (卷九(二)七一三)  
378 137 ”成都紀行(7)” 龍門閣 (卷九(二)七一四)  
379 138 ”成都紀行(8)” 石櫃閣 (卷九(二)七一六)  
380 139 ”成都紀行(9)” 桔柏渡 (卷九(二)七一八)  
381 140 ”成都紀行(10)” 剣門 (卷九(二)七一九)  
382 141 ”成都紀行(11)” 鹿頭山 (卷九(二)七二二)  
383 142 ”成都紀行(12)” 成都府 (卷九(二)七二四)  




ラベル5

杜甫詩 (9)760年;上元元年、49歳 成都浣花渓草堂 45首
760年;上元元年、49歳  
  ■子儀領?寧。 光弼破思明於懷州,又破之於河陽。 劉晏為?部侍郎,充度支使。 
江淮都統劉展反。明年討平。 李輔國遷上皇於西?。 制子儀統諸道兵定河北,魚朝恩沮之。 
光弼拔懷州。,擒安太清。
▲杜甫四十九?。在成都。
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馬遺貲營造,徐卿(疑即知道)?蕭實?何雍?韋班(應物姪)三明府供果木栽,開?始事,季
春落成。時韋偃寓居蜀中,嘗為公畫壁。
初秋,暫遊新津,晤裴迪。
秋?至蜀州,晤高適。
冬,復在成都。
393 1 酬高使君相贈 (卷九(二)七二七)
394 2 卜居  (卷九(二)七二九)  
395 3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草堂資  (卷九(二)七三○)
396 4 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  (卷九(二)七三一)
397 5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卷九(二)七三二)
398 6 憑何十一少府?覓榿木栽  (卷九(二)七三二)
399 7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卷九(二)七三三)
400 8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 (卷九(二)七三四)
401 9 詣徐卿覓果栽 (卷九(二)七三四)
402 10 堂成 (卷九(二)七三五)  
403 11 蜀相 (卷九(二)七三六)(參用《中國文學欣賞全集》注釋)  
404 12 梅雨 (卷九(二)七三八)  
405 13 為農 (卷九(二)七三九)  
406 14 有客 (卷九(二)七四○)  
407 15 賓至 (卷九(二)七四一)  
408 16 狂夫 (卷九(二)七四三)  
409 17 田舍 (卷九(二)七四五)  
410 18 江村 (卷九(二)七四六)  
411 19 江漲 (卷九(二)七四七)  
412 20 野老 (卷九(二)七四八)  
413 21 成都(2部)浣花渓の草堂(2 -11) 所思  
414 22 雲山 (卷九(二)七四九)  
415 23 遣興 (卷九(二)七五○)  
416 24 石犀行 成都(2部)浣花渓の草堂(2 -14-1)    
417 25 石筍行 成都(2部)浣花渓の草堂(2 -15-1)  
420 26 杜鵑行 成都(2部)浣花渓の草堂(2 -16-1)  
421 27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卷九(二)七五三)  
422 28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卷九(二)七五四)  
423 29 戲韋偃為雙松圖歌 (卷九(二)七五七)   
424 30 南鄰 (卷九(二)七六○)  
425 31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 成都(3部)浣花渓の草堂(3 -2)  
426 32 北鄰 (卷九(二)七五九)  
427 33 因崔五侍禦寄高彭州一絶 (卷九(二)七六二)  
428 34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卷九(二)七六三)  
429 35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卷九(二)七六三)   
430 36 贈蜀僧閭丘師兄 (卷九(二)七六五)  
431 37 泛溪 (卷九(二)七六九)  
432 38 出郭 (卷九(二)七七○)  
433 39 恨別 (卷九(二)七七二)  
434 40 散愁二首 之一 (卷九(二)頁七七三)  
435 41 散愁二首 其二 (卷九(二)頁七七四)  
436 42 建都十二韻 (卷九(二)七七五)  
437 43 村夜  (卷九(二)七七八)  
438 44 寄楊五桂州譚 (卷九(二)七七八)  
439 45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卷九(二)七八一)  
440 46 寄贈王十將軍承俊 (卷九(二)七八三)  
441 47 西郊(卷九(二)七七九)

杜甫詩 (10)761年;上元二年、50歳 成都浣花渓草堂 
761年;上元二年、50歳 84首  
  ■光弼與思明戰於?山,敗績。河陽、懷州皆陷。 史朝義殺史思明。 
梓州段子璋反,討平之。以光弼為太尉,統八道鎮臨淮。加輔國兵部尚書。
以建子月為?首。始朝上皇於西?。
▲杜甫五十?。居草堂。開?,又往新津。
二月,歸成都。秋,至青城。旋又歸成
都。是時多病,生計艱窘。始有遷地?楚之念。
冬,高適至成都,嘗同王?過草堂會飲。
441 1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卷九(二)七八四)  
442 2  寄贈王十將君承俊(卷九(二)七八三)  
443 3 客至(卷九(二)七九三)  
444 4 遣意二首其一(卷一○(二)七九四)  
445 5 遣意二首其二(卷一○(二)七九四)  
446 6 漫成二首其一(卷一○(二)七九七)  
447 7 漫成二首其二(卷一○(二)七九八)  
448 8 春夜喜雨(卷一○(二)七九八)  
449 9 春水生二絶其一 (卷一○(二)八○九)  
450 10 春水生二絶其二 ((卷一○(二)八一〇)  
451 11 江上?水如海勢聊短述 (卷一○(二)八一○)  
452 12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卷一○(二)八一二)  
453 13 水檻遣心二首其二 (卷一○(二)八一二)  
454 14 題新津北橋樓得郊字(卷九(二)七八五)  
455 15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迪(卷九(二)七八三)  
456 16 遊修覺寺(卷九(二)七八六)  
457 17 後遊(卷九(二)七八七)  
458 18 春水 (卷一○(二)七九九)  
459 19 江亭 (卷一○(二)八○○)  
460 20 早起 (卷一○(二)八○二)  
461 21 可惜 (卷一○(二)八○三)  
462 22 落日 (卷一○(二)八○二)  
463 23 獨酌 (卷一○(二)八○四)  
464 24 徐歩 (卷一○(二)八○五)  
465 25 寒食 (卷一○(二)八○六)  
466 26 石鏡 (卷一○(二)八○六)  
467 27 琴台 (卷一○(二)八○八)  
468 28 朝雨 (卷一○(二)八一四)  
469 29 晩晴 (卷一○(二)八一四)  
470 30 高? (卷一○(二)八一五)  
471 31 惡樹 (卷一○(二)八一六)  
472 32 江畔獨?尋花七?句其一(卷一○(二)頁八一六)  
473 33 江江畔獨?尋花七?句其二(卷一○(二)頁八一七)  
474 34 江畔獨?尋花七?句其三(卷一○(二)頁八一七)  
475 35 江畔獨?尋花七?句其四(卷一○(二)頁八一八)  
476 36 江畔獨?尋花七?句其五(卷一○(二)頁八一八)  
477 37 江畔獨?尋花七?句其六(卷一○(二)頁八一八)  
478 38 江畔獨?尋花七?句其七(卷一○(二)頁八一九)  
479 39 ?句漫興九首其一(卷九(二)頁七八八)  
480 40 ?句漫興九首其二(卷九(二)頁七八八)  
481 41 ?句漫興九首其三(卷九(二)頁七八九)  
482 42 ?句漫興九首其四(卷九(二)頁七八九)  
483 43 ?句漫興九首其五(卷九(二)頁七八九)  
484 44 ?句漫興九首其六(卷九(二)頁七九○)  
485 45 ?句漫興九首其七(卷九(二)頁七九一)  
486 46 ?句漫興九首其八(卷九(二)頁七九一)  
487 47 ?句漫興九首其九(卷九(二)頁七九二)  
488 48 進艇 (卷一○(二)八一九)  
489 49 一室 (卷一○(二)八二○)  
490 50 聞斛斯六官未歸 (卷一○(二)八二三)  
491 51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卷一○(二)八二四)  
492 52 野望因過常少仙 (卷一○(二)八二)  
493 53 寄杜位 (卷一○(二)八二七)  
494 54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卷一○(二)八二九)  
495 55 丈人山 (卷一○(二)八二六)  
496 56 送裴五赴東川 (卷一○(二)八二八)  
497 57 贈虞十五司馬 (卷一○(二)八四九)  
498 58 ?樹為風雨所拔歎 (卷一○(二)八三○)  
499 5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一○(二)八三一)  
501 60 逢唐興劉主簿弟(卷一○(二)八三九)  
502 61 敬簡王明府(卷一○(二)八四○)  
503 62 重簡王明府(卷一○(二)八四一)  
504 63 百憂集行(卷一○(二)八四二)  
505 64 徐卿二子歌(卷一○(二)八四三)  
506 65 戲作花卿歌(卷一○(二)八四四)  
507 66 贈花卿(卷一○(二)八四六)  
508 67 病柏(卷一○(二)八五一)  
509 68 病橘(卷一○(二)八五三)  
510 69 枯?(卷一○(二)八五五)  
511 70 枯?(卷一○(二)八五六)  
512 71 所思(卷八(二)六六六)  
513 72 不見(卷一○(二)八五八)  
514 73 草堂即事(卷一○(二)八六○)  
515 74 野望  
516 75 徐九少尹見過(卷一○(二)八六一)  
517 76 范二員外??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待聊寄此作(卷一○(二)八六二)  
518 77 王十七侍御?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卷一○(二)八六三)  
519 78 王竟攜酒高亦同過共用寒字(卷一○(二)八六四)  
520 79 陪李七司馬p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卷一○(二)八六五)  
521 80 陪李七司馬p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之二   
522 81 李司馬橋成(一作了)承(一無承字)高使君自成都回(卷一○(二)八六六)   
522 82 江漲(卷一○(二)八一三)  
522 83 所思(卷一○(二)八二一)
522 84 觀作橋成月夜舟中有述還呈李司馬(卷一○(二)八六六)



ラベル6


杜甫詩 (12)762年寶應元年 杜甫51歳 蜀中転々 49首
762年寶應元年 杜甫51歳  秋・冬   
  ■光弼拔許州。 賜子儀爵汾陽王,知行營鎮河東。 元載相。 楚州得寶玉十三枚。 
太上皇崩,年七十八。 復建寅。 帝崩,李輔國殺張皇后。 太子豫即位。 
輔國為司空中書令,尋賜爵博陸王。 程元振為驃騎大將軍。 光弼使田神功?朝義,大破之。 
秋,子儀入朝。 台州亂。 雍王?為元帥討朝義,大破之,取東京及河陽。 盜殺輔國。

▲杜甫五十一?。自春至夏,居草堂。與嚴武唱和甚密。武時有饋贈。
七月,送嚴武還朝,以舟至綿州,抵奉濟驛,登陸,遂分手而還。會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
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頗有東遊之意。
十一月,往射洪縣,到金華山玉京觀,尋陳子昂讀書堂遺跡。又訪縣北東武山子昂故宅。旋復南之通泉縣,訪郭元振故居,於慶善寺觀薛稷書畫壁。又於縣署壁後觀稷所畫鶴。
566 1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卷一○(二)八六七)
567 2 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卷一○(二)八七一)
568 3 魏十四侍御就敝廬相別(卷一○(二)八七一)
569 4 贈別何?(卷一○(二)八七二)
570 5 ?句(卷一○(二)八七三)
571 6 贈別鄭?赴襄陽(卷一○(二)八七四)
572 7 重贈鄭??句(卷一○(二)八七五)
573 8 野望(卷一○(二)八八○)
574 9 少年行(卷一○(二)八八四)
575 10 嚴中丞枉駕見過(卷一一(二)八八九)
576 11 奉和嚴中丞西城?眺十韻(卷一一(二)八九三)
577 12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卷一一(二)八九○)
578 13 三?句其一(卷一一(二)頁八九六)  
579 14 三?句其二(卷一一(二)頁八九七)  
580 15 三?句其三(卷一一(二)頁八九七)  
581 16 戲為六?句其一(卷一○(二)八九八)  
582 17 戲為六?句其二(卷一○(二)八九八)  
583 18 戲為六?句其三(卷一○(二)八九九)  
584 19 戲為六?句其四(卷一○(二)九○○)  
584 19 戲為六?句其五(卷一○(二)九○○)  
584 19 戲為六?句其六(卷一○(二)九○一)  
584 19 野人送朱櫻(卷一一(二)九○二)
585 20 戲贈友二首其一(卷一一(二)頁九○六)
586 21 戲贈友二首其二(卷一一(二)頁九○六)
587 22 大雨(卷一一(二)九○七)
588 23 溪漲(卷一一(二)九○九)
586 21 江頭五詠 丁香(卷一○(二)八七六)  
587 22 江頭五詠  麗春(卷一○(二)八七七)  
588 23 江頭五詠  梔子(卷一○(二)八七七)  
    江頭五詠  ??(卷一○(二)八七八)  
589 24 江頭五詠  花鴨(卷一○(二)八七九)  
590 25 畏人(卷一○(二)八八一)  
591 26 屏跡三首其一(卷一○(二)八八二)  
592 27 屏跡三首其二(卷一○(二)頁八八二)  
593 28 屏跡三首其三(卷一○(二)頁八八三)  
594 29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卷一○(二)八八六)  
595 30  【附】 寄題杜二錦江野亭  厳武  
596 31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奉答二?其一(卷一一(二)頁八九五)  
597 32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奉答二?其二(卷一一(二)頁八九六)  
598 33 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卷一一(二)八九六)  
599 34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一本作鄭公枉駕攜饌訪水亭)(卷一一(二)九○三)  
600 35 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得空字(卷一一(二)九○五)  
601 36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卷一一(二)九一一)  
      【附】酬別杜二  厳武  
602 37 大麥行(卷一一(二)九一○)
603 38 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得心字(卷一一(二)九一四)
604 39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卷一一(二)九一六)  
605 40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卷一一(二)九一六)
606 41 觀打魚歌(卷一一(二)九一八)
607 42 又觀打魚(卷一一(二)九二○)
608 43 越王樓歌(卷一一(二)九二一)  
609 44 海椶行(卷一一(二)九二二)  
610 45 姜楚公畫角鷹歌(卷一一(二)九二四)  
611 46 東津送韋諷攝?州軍事(卷一一(二)九二四)
612 47 廣州段公曹到得楊五長史譚書功曹卻歸聊寄此詩(卷一一(二)九二七)  
613 48 送段功曹歸廣州(卷一一(二)九二八)  
614 49 相從行(《杜臆》:舊作相從行,無謂,當作從事行)贈嚴二別駕(卷一一(二)九四○)(從事行贈嚴二別駕)  
615 50 光祿(土反)行(卷一一(二)九二五)
616 51 苦戰行(卷一一(二)九二六)  
617 52 去秋行(卷一一(二)九二六)
618 53 九日登梓州城(卷一一(二)九三三)
619 54 九日奉寄嚴大夫(卷一一(二)九三四)  
620 55 題玄武禪師屋壁(卷一一(二)九二九)  
621 56 悲秋(卷一一(二)九三一)  
622 57 客夜(卷一一(二)九三一)
623 58 客亭(卷一一(二)九三二)  
624 59 秋盡(卷一一(二)九三六)  
625 60 即事(卷一○(二)八八四)
626 61 寄高適(卷一一(二)九四三)
627 62 贈韋贊善別(卷一一(二)九四三)
628 63 野望(卷一一(二)九四四)
629 64 戲題寄漢中王三首其一(頁九三七)
630 65 戲題寄漢中王三首其二(頁九三八)
631 66 戲題寄漢中王三首其三(頁九三九)
632 67 玩月呈漢中王(卷一一(二)九四○)
633 68 644《?句》 蜀中転々 杜甫 <549> 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の漢詩ブログ2970 杜甫詩1000-549-788/1500
634 69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卷一一(二)九四六)
635 70 陳拾遺故宅(卷一一(二)九四七)  
636 71 謁文公上方(卷一一(二)九四九)  
637 72 奉贈射洪李四丈(卷一一(二)九五三)
638 73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卷一一(二)九五四)
639 74 通泉驛南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卷一一(二)九五六)
640 75 過郭代公故宅(卷一一(二)九五七)  
641 76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卷一一(二)九六○)
642 77 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卷一一(二)九六一)  
643 78 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卷一一(二)九六三)
644 79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攜酒泛江(卷一一(二)九六四)  
645 80 漁陽(卷一一(二)九六六)
646 81 宗武生日(卷一七(四)一四七七)
647 82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 (卷一二(三)一○○五) 《之が其一》
648 83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二首其一(卷一二(三)頁一○○三)《之が其二》
649 84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二首其二(卷一二(三)頁一○○五)《又呈竇使君》

杜甫詩 (13)763年寶應二年 杜甫52歳 蜀中転々 92首
763年寶應二年 杜甫52歳 92首  

  ■劉晏相,兼度支。 田承嗣降。李懷仙殺朝義,以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為河北諸鎮節度使,僕固懷恩主其議。自是終唐之世,河北盡失。 回鶻赴援兵歸。
光弼遣將擒袁晁,浙東平。?懷恩入朝不至。 
十月,吐蕃入寇,上如陝州。
吐蕃入長安,子儀?之,始遁去。
十二月,上還長安。 放程元振。 魚朝恩總禁兵。
▲杜甫五十二?。正月,在梓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便欲還都,俄而復思東下?楚。間嘗至?州(四川?中),因遊牛頭?兜率?惠義諸寺。既歸梓,又因送辛
員外,至綿州。自綿歸梓。又往漢州。
夏,返梓州。
初秋,復別梓赴?。
九月,祭房?。秋盡,得家書,知女病,因急歸梓。 
十一月,將出峽為?楚之游,於是命弟占歸成都檢校草堂。





615   喜雨(卷一二(三)一○一九) 春旱天地昏
616   天邊行(卷一四(三)一二一二) 天邊老人歸未得
617   述古三首其一(卷一二(三)頁一○二○) 赤驥頓長纓
618   述古三首其二(卷一二(三)頁一○二二) 市人日中集
619   述古,三首之三(卷一二(三)頁一○二四) 漢光得天下
620   春日戲題惱?使君兄(一本無兄字)(卷一一(二)九七八) 使君意氣?青霄
621   短歌行送祁?事歸合州因寄蘇使君(卷一二(三)一○一二) 前者途中一相見
622   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卷一二(三)一○二三) 中軍待上客
623   將適?楚留別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得柳字-#1  
624   山寺〔自注:得開字,章留後同遊。〕(卷一二(三)一○五九)  
625   ?拂子(卷一二(三)一○三○)  
626   桃竹杖引贈章留後-#1  
627
寄題江外草堂(卷一二(三)一○一三)  
628   ?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得昏字(卷一二(三)一○三八)
629
嚴氏溪放歌行(一作放歌行)(卷一二(三)一○四一)  
630
發?中(卷一二(三)一○五一)  
631
冬狩行(卷一二(三)一○五五)  
633   ?暮(卷一二(三)一○六七)  
634   遠遊(卷一一(二)九六九)  
635   官池春雁二首其一(卷一二(三)頁一○○九)  
636   官池春雁二首其二(卷一二(三)頁一○一○)  
63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云收兩河)(卷一一(二)九六八)  
638   ?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卷一二(三)九八三)  
639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其一(卷一一(二)頁九六九)  
640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其二(卷一一(二)頁九七○)  
641   ?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卷一二(三)九八三)
642   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卷一二(三)八九四)
643   送路六侍御入朝(卷一二(三)九八五)  
644   泛江送客(卷一二(三)九八七)  
645   上牛頭寺(卷一二(三)九八九)  
646   望牛頭寺(卷一二(三)九九○)  
647   上兜帥寺(卷一二(三)九九一)  
648   望兜率寺(卷一二(三)九九三)  
649   甘園(卷一二(三)九九四)  
650   數陪李梓州泛江戲爲艶曲二首其一(卷一二(三)頁九九五)   
651   數陪李梓州泛江戲爲艶曲二首其二(卷一二(三)頁九九六)
652   登牛頭山亭子(卷一二(三)九九○)  
653   陪李(章)梓州王?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卷一二(三)九九四)
654   送何侍御歸朝(卷一二(三)九九八)  
655   江亭送眉州辛別駕昇之得蕪字(卷一二(三)九九九)  
656   ?城縣香積寺官閣(卷一二(三)九八六)  
657   陪章留後侍御宴南樓得風字(卷一二(三)一○一六)  
658   臺上得涼字(卷一二(三)一○一七)  
659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得開字(卷一二(三)一○一八)  
660   倦夜〔倦秋夜〕(卷一四(三)一一七六)  
661   對雨(卷一二(三)一○三四)  


九日(卷一二(三)一○三四)
662   警急(卷一二(三)一○四三)〔自注:時高公適領西川節度。〕
663   王命(卷一二(三)一○四四)  
664   征夫(卷一二(三)一○四五)  
665   送元二適江左(卷一二(三)一○三二)  
666   章梓州水亭(卷一二(三)一○二五)  
667   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其一(卷一二(三)頁一○二八)  
668   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其二(卷一二(三)頁一○二九)  
669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卷一二(三)一○一○)  
670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得涼字(卷一二(三)一○三六)  
671   送陵州路使君之(郭作赴)任(卷一二(三)一○三一)  
672   薄暮(卷一二(三)一○三五)  
673   西山三首其一(頁一○四五)  
674   西山三首其二(頁一○四六)  
675   西山三首其三(頁一○四七)  
676   薄遊(卷一二(三)一○四一)  
677   贈韋贊善別(卷一一(二)九四三)  
678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卷一二(三)一○六六)  
679   王?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卷一二(三)一○三七)  
680   放船(卷一二(三)一○四○)  
681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卷一二(三)一○一三)  
682   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遂州蓬州兩使君咨議諸昆季(卷一二(三)一○○○)  
683   倚杖(卷一二(三)一○○一)  
684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卷一二(三)一○○六)  
685   舟前小鵝兒(卷一二(三)一○○九)  
686   得房公池鵝(卷一二(三)一○○八)  
687   答楊梓州(卷一二(三)一○○八)  
1501   祭故相國清河房公文(卷二五(五)二二一九) 維唐廣コ元年?次癸卯犯九月
688   江陵望幸(卷一二(三)一○五二)  
689   與嚴二郎(一作歸)奉禮別(卷一二(三)一○四八)  
690   遣憂(卷一二(三)一○五四)  
691   早花(卷一二(三)一○五一)  
692   巴山(卷一二(三)一○五○)  
693   花底(卷一一(二)九六六)  
694   柳邊(卷一一(二)九六七)  
695   送竇九歸成都(卷一二(三)一○二五)  
696   贈裴南部(卷一二(三)一○四九)  
697   奉送崔都水翁下峽(卷一二(三)九八二)  
698   題?原(一作縣)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卷一二(三)九八一)  
699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卷一二(三)一○二七)  
700   客舊館〔草堂逸詩拾遺-(12)〕  
701   ?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卷一二(三)一○三六)  
702   愁坐(卷一二(三)一○五四)  
703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卷一二(三)一○○一)  
704   惠義寺園(一本無園字)送辛員外(卷一二(三)一○○二)  
705   又送(惠義寺園送辛員外)(卷一二(三)一○○二)  
706   漢川王大?事宅作(卷一二(三)一○一一)  



ラベル7


杜甫詩 (14)764年廣徳2年764 杜甫53歳 三月成都へ帰る 100首
 764年廣徳2年 杜甫53歳 100首  
■顏真卿宣慰朔方。 立雍王?為太子。 懷恩反,寇太原。 以子儀鎮河中,懷恩走雲州。劉晏罷相,為轉運使。 
李光弼卒。 懷恩引回鶻、吐蕃入寇,詔子儀鎮奉天,懷恩退。 加子儀尚書令,不受,還鎮河中。
▲杜甫五十三?。春首,自梓州級ニ東?出峽,先至?州。會朝廷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以行程既定,不赴召。
・二月,離?東去,聞嚴武將再鎮蜀,大喜,遂改計卻赴成都。
・三月,歸成都。
・六月,嚴武表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
・秋,居幕中,頗不樂,因上詩嚴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暫歸草堂。是時,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贈之。弟穎往齊州。
・??,因事寄詩賈至。是年與嚴武唱和最密。


空城【城上】(荊作空城)(卷一三(三)一○八○)


送李卿曄(卷一二(三)一○六八)


釋悶(卷一二(三)一○七○)


贈別賀蘭銛(卷一二(三)一○七一)


傷春五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八一)


傷春五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八二)


傷春五首其三(卷一三(三)頁一○八三)


傷春五首其四(卷一三(三)頁一○八四)


傷春五首其五(卷一三(三)頁一○八五)


百舌(卷一二(三)九八八)


雙燕(卷一二(三)九八七)


收京(卷一三(三)一○七八)


巴西聞收京闕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七九)


巴西聞收京闕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七九)


有感五首其一(卷一一(二)頁九七一)


有感五首其二(卷一一(二)頁九七二)


有感五首其三(卷一一(二)頁九七三)


有感五首其四(卷一一(二)頁九七五)


有感五首其五(卷一一(二)頁九七六)


憶昔二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一六一)


憶昔二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一六三)


?山歌(卷一三(三)一○七三)


?水歌(卷一三(三)一○七四)


江亭王?州筵餞蕭遂州(卷一三(三)一○七五)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家亭子二首其一(巻一三(三)一○七六)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家亭子二首其二(巻一三(三)一○七七)


泛江(卷一三(三)一○七七)


暮寒(卷一三(三)一○八七)


遊子(卷一三(三)一○八七)


滕王亭子二首其一(卷一三(三)一○八八)


滕王亭子二首其二(卷一三(三)一○九○)


玉臺觀二首其一(卷一三(三)一○九○)


玉臺觀二首其二(卷一三(三)一○九二)


奉寄章十侍御(卷一三(三)一○九三)


南池(卷一三(三)一○九四)


渡江(卷一三(三)一一○○)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一○五)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一○六)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三(卷一三(三)頁一一○七)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卷一三(三)頁一一○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五(卷一三(三)頁一一○九)


春歸(卷一三(三)一一一○)


歸來(卷一三(三)一一一二)


草堂(卷一三(三)一一一二)


四松(卷一三(三)一一一六)


題桃樹(卷一三(三)一一一八)


水檻(卷一三(三)一一二○)


破船(卷一三(三)一一二一)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卷九(二)七六二)


奉寄高常侍(一云寄高三十五大夫)(卷一三(三)一一二二)


登樓(卷一三(三)一一三○)


寄?州崔?事(卷一三(三)一一三二)


王?事許修草堂貲不到聊小詰(卷一三(三)一一三三)


歸雁(卷一三(三)一一三四)


?句二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一三四)


?句二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一三五)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卷一三(三)一一三六)


?河二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一三八)


?河二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一三八)


揚旗(卷一三(三)一一三九)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卷一三(三)一一四五)


軍中醉歌寄沈八劉叟(卷一三(三)一一四七)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卷一三(三)一一四七)


韋諷?事宅觀因將軍畫馬圖歌(一本無歌字,?鶴作引,今從《英華》)(卷一三(三)一一五二)


送韋諷上?州?事參軍(卷一三(三)一一五六)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卷一三(三)一一五八)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一八八)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一八九)


寄董卿嘉榮十韻(卷一四(三)一一六七)


立秋雨院中有作(卷一四(三)一一六九)


院中?晴懷西郭茅舍(卷一四(三)一一七一)


宿府(卷一四(三)一一七三)


到村(卷一四(三)一一七三)


村雨(卷一四(三)一一七五)


陪鄭公秋?北池臨眺(卷一四(三)一一七七)


遣悶奉呈嚴(?本有鄭字)公二十韻(卷一四(三)一一七九)


送舍弟穎(一作頻,一作潁)赴齊州三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一八二)


送舍弟穎(一作頻,一作潁)赴齊州三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一八二)


送舍弟穎(一作頻,一作潁)赴齊州三首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一八三)


嚴鄭公階下新松得霑字(卷一四(三)一一八三)


嚴鄭公宅同詠竹得香字(卷一四(三)一一八四)


?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卷一四(三)一一八四)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得忘字(卷一四(三)一一八六)


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卷一四(三)一一九三)


初冬(卷一四(三)一一九六)


觀李固請司馬弟(一作題)山水圖三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一九七)


觀李固請司馬弟(一作題)山水圖三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一九七)


觀李固請司馬弟(一作題)山水圖三首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一九八)


至後(卷一四(三)一一九九)


懷舊(卷一四(三)一一八九)


哭台州鄭司?蘇少監(卷一四(三)一一九○)


寄賀蘭銛(卷一四(三)一二○○)


送王侍御往東川放生池祖席(卷一四(三)一二○○)


756年至徳元から二載 《杜甫と房?房?関連》 


廣徳2年764-85《自?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一》 


廣徳2年764-86《自?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二》 


廣徳2年764-87《自?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 


廣徳2年764-88《別房太尉墓》 


763年廣徳元年1501《祭故相國清河房公文-(1)》 


永泰元年765-855《承聞故房相公靈?,自?州?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之一》(遠聞房太守) 


永泰元年764-97-7《承聞故房相公靈?,自?州?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之二》 


乾元元年758《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Q-1 −(1)》 


757年至徳二載《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 房?関連 1-(6)》 



杜甫詩 (15)765年永泰元年 杜甫54歳 正月幕府を辞す 63首
765年永泰元年 杜甫54歳 63首  
■吐蕃請和。 平盧將李懷玉逐節度使,詔以懷王為留後。 講仁王經。 懷恩引回?、吐蕃入寇。懷恩死。召子儀屯陽。十月回?受盟而還。吐蕃夜遁。子儀
還河中。
▲杜甫五十四?。正月三日,辭幕府,歸浣花溪。
自春徂夏,居草堂。
五月,攜家離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樂山)。
六月,至戎州(四川宜賓)。自戎州至渝州重慶)。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
入秋,至忠州(四川忠縣),居龍興寺院。九月,至雲安縣(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雲安,館於嚴明府之水閣。
740 1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諸公(卷一四(三)一二○一)
741 2 敝廬遣興奉寄嚴公(卷一四(三)一二○二)
742 3 營屋(卷一四(三)一二○二)
743 4 除草(卷一四(三)一二○三)
744 5 春日江村五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五)
745 6 春日江村五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六)
746 7 春日江村五首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二○六)
747 8 春日江村五首其四(卷一四(三)頁一二○七)
748 9 春日江村五首其五(卷一四(三)頁一二○八)
749 10 長吟(卷一四(三)一二○九)
750 11 春遠(卷一四(三)一二一○)
751 12 ?句三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一○)
752 13 ?句三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一一)
753 14 ?句三首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二一一)
754 15 三韻三篇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一一)
755 16 三韻三篇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一二)
756 17 三韻三篇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二一二)
757 18 莫相疑行(卷一四(三)一二一三)
758 19 赤霄行(卷一四(三)一二一五)
759 20 聞高常侍亡(卷一四(三)一二一六)
760 21 去蜀(卷一四(三)一二一七)
761 22 喜雨(卷一四(三)一二一八)
762 23 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卷一四(三)一二一八)
763 24 狂歌行贈四兄(卷一四(三)一二一九)
764 25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卷一四(三)一二勝?驚身老,情忘發興奇。座從歌妓密,樂
765 26 渝州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卷一四(三)一二二二)
766 27 撥悶(卷一四(三)一二二三)
767 28 宴忠州使君姪宅(卷一四(三)一二二四)
768 29 禹廟(卷一四(三)一二二五)
769 30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卷一四(三)一二二六)(暫置於此,待考作年)
770 31 哭嚴僕射歸?(卷一四(三)一二二七)
771 32 旅夜書懷(卷一四(三)一二二八)
772 33 放船(卷一四(三)一二三○)
773 34 雲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卷一四(三)一二三一)
774 35 答鄭十七郎一?(卷一四(三)一二三一)
775 36 別常?君(卷一四(三)一二三二)
776 37 長江二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三二)
777 38 長江二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三三)
778 39 承聞故房相公靈?自?州?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三四)
779 40 承聞故房相公靈?自?州?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三五)
780 41 將曉二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三六)
781 42 將曉二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三七)
782 43 將曉二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三六)
783 44 將曉二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三七)
784 45  青絲(卷一四(三)一二三九)
785 46 三?句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四○)
786 47 三?句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四一)
787 48 三?句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二四一)
788 49  遣憤(卷一四(三)一二四二)
789 50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卷一四(三)頁一二四三)
790 51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卷一四(三)頁一二四四)
791 52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卷一四(三)頁一二四五)
792 53  又雪(卷一四(三)一二四六)
793 54 ?句六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一)
794 55 ?句六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一)
795 56 ?句六首其三(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一)
796 57 ?句六首其四(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二)
797 58 ?句六首其五(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二)
798 59 ?句六首其六(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二)
799 60 ?句四首其一(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二)
800 61 ?句四首其二(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三)
801 62 ?句四首其三(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三)
802 63 ?句四首其四(卷一三(三)頁一一四三)


ラベル8


永泰元年(七六五年、甫五十四歳)正月、杜甫は厳武の幕僚たることをやめて浣花渓上に帰り、春の間少しく間遊することを得た。四月に至って厳武が卒したが、杜甫は厳武の死に先だち峡中を出ようとの目的をもって成都を去った。「蜀を去る」の詩がある。遂に戎州(南渓県)、愉州(巴県)、忠州(忠県)などに転寓し、忠州にては高適の死を聞いて詩があり、また「南廟」、「厳僕射(厳武をさす)が帰観を哭す」がある。「旅夜の書懐」の「諷諷何の似る所ぞ、天地一沙鴎」というのは、当時依るところのない境を写したものである。秋、雲安(雲陽県)に至って寓居した。翌大暦元年(七六六年、甫五十五歳)春、杜甫は雲安より憂州(四川省奉節県)に移り、いわゆる西閣に寓した。
杜甫詩 (16)766年大暦元年 杜甫55歳・春、雲安、暮春、?州 168首
766年大暦元年 杜甫55歳   
■劉晏、第五g分理天下財賦。 貶顏真卿。 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杜甫五十五?。春,在雲安。時岑參方為嘉州刺史,寄詩贈之。
・春?,移居?州。初寓山中客堂。
・秋日,移寓西閣。
秋後,柏茂琳為?州都督,公頗蒙資助。
・是年多追憶舊遊之作。


雨  (冥冥甲子雨) (卷一四(三)一二四七)


南楚(卷一四(三)一二四八)


水閣朝霽奉簡雲安嚴明府(一作嚴雲安)(卷一四(三)一二四八)


杜鵑(卷一四(三)一二四九)


子規(卷一四(三)一二五二)


客居(卷一四(三)一二五三)


石硯(卷一四(三)一二五五)


贈鄭十八賁(卷一四(三)一二五六)


別蔡十四著作(卷一四(三)一二五九)


寄常?君(卷一四(三)一二六一)


寄岑嘉州(卷一四(三)一二六二)(暫?於此)


移居?州作(卷一五(三)一二六五)


船下?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郭作二十)判官(卷一五(三)一二六六)


漫成一首(卷一五(三)一二六七)


客堂(卷一五(三)一二六七)


引水(卷一五(三)一二七○)


示?奴阿段(卷一五(三)一二七一)


上白帝城(卷一五(三)一二七二)


上白帝城二首 其一(卷一五(三)頁一二七三)


上白帝城二首 其二(卷一五(三)頁一二七四)


陪諸公上白帝城頭(一作樓)宴越公堂之作(卷一五(三)一二七五)


白帝城最高樓(卷一五(三)一二七六)


八陣圖(卷一五(三)一二七八)(暫置於此,尚待考證後?年)


??堆(卷一五(三)一二八○)


近聞(卷一五(三)一二八三)


負薪行(卷一五(三)一二八四)


最能行(卷一五(三)一二八六)


寄韋有夏郎中(卷一五(三)一二八六)


覽物【峽中覽物】卷一五(三)一二八八)


憶鄭南?〔憶鄭南〕 (卷一五(三)一二九○)i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卷一五(三)一二九○)


奉寄李十五祕書文嶷二首其一(卷一五(三)頁一二九三)


奉寄李十五祕書文嶷二首其二(卷一五(三)頁一二九四)


雷(卷一五(三)一二九五)


火(卷一五(三)一二九七)


熱三首 其一(卷一五(三)頁一三○○)


熱三首 其二(卷一五(三)頁一三○○)


熱三首 其三(卷一五(三)頁一三○一)


?州歌十?句 其一(卷一五(三)頁一三○二)


?州歌十?句 其二(卷一五(三)頁一三○三)


?州歌十?句 其三(卷一五(三)頁一三○三)


?州歌十?句 其四(卷一五(三)頁一三○三)


?州歌十?句 其五(卷一五(三)頁一三○四)


?州歌十?句 其六(卷一五(三)頁一三○五)


?州歌十?句 其七(卷一五(三)頁一三○五)


?州歌十?句 其八(卷一五(三)頁一三○六)


?州歌十?句 其九(卷一五(三)頁一三○六)


?州歌十?句其十(卷一五(三)頁一三○六)


信行遠修水筒(卷一五(三)一三○九)


催宗文樹?柵(卷一五(三)一三一一)


貽華陽柳少府(卷一五(三)一三一四)


七月三日亭午已後校熱退?加小涼穩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卷一五(三)一三一六)


牽牛織女(卷一五(三)一三二○)


雨(卷一五(三)一三二三)


雨(卷一五(三)一三二五)


雨二首 其一(卷一五(三)頁一三二六)


雨二首 其二(卷一五(三)頁一三二七)


江上(卷一五(三)一三二八)


雨晴(卷一五(三)一三三○)


雨不?(卷一五(三)一三三○)


?晴(卷一五(三)一三三二)


雨(卷一五(三)一三三二)(尚待考證後?年)


奉漢中王手札(卷一五(三)一三三三)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卷一五(三)一三三八)


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卷一五(三)一三四○)


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卷一五(三)一三四二)


贈李十五丈別(卷一五(三)一三四四)


種萵苣并序(卷一五(三)一三四七)


白帝(卷一五(三)一三五○)


?草(卷一五(三)一三五一)


白鹽山(卷一五(三)一三五二)


謁先主廟(卷一五(三)一三五三)


古柏行(卷一五(三)一三五七)


諸將五首 其一(卷一六(三)頁一三六三)


諸將五首其二(卷一六(三)頁一三六五)


諸將五首其三(卷一六(三)頁一三六六)


諸將五首 其四(卷一六(三)頁一三六八)


諸將五首   其五(卷一六(三)頁一三七○)


八哀詩(卷一六(三)一三七二)原注:傷時盜賊未息,興起王公、李公,嘆舊懷賢,終於張相國。八公前後存歿,遂不銓次焉。


八哀詩一、贈司空王公思禮(卷一六(三)頁一三七三)


八哀詩二、故司徒李公光弼(卷一六(三)頁一三七九)


八哀詩三、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卷一六(三)頁一三八三)


八哀詩四、贈太子太師汝陽王?(頁一三九○)


八哀詩五、贈秘書監江夏李公?(卷一六(三)頁一三九四)


八哀詩六、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卷一六(三)頁一四○三)


八哀詩七、故著作郎貶台州司??陽鄭公虔(卷一六(三)頁一四○九)


八哀詩八、故右僕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卷一六(三)頁一四一四)


?府書懷四十韻(卷一六(三)一四二○)


往在(卷一六(三)一四二八)


昔遊(卷一六(三)一四三四)


壯遊(卷一六(三)一四三八)


遣懷(卷一六(三)一四四七)


奉漢中王手札報韋侍御蕭尊師亡(卷一六(三)一四五○)


存歿口號二首其一(卷一六(三)頁一四五一)


存歿口號二首其二(卷一六(三)頁一四五二)


武侯廟(卷一五(三)一二七七)


諸葛廟(卷一九(四)一六七四)


瞿唐兩崖(卷一八(四)一五五七)


瞿唐懷古(卷一八(四)一五五七)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卷一五(三)一三○七)


返照(卷一五(三)一三三六)


驅豎子摘蒼耳(卷一九(四)一六六五)


同元使君舂陵行有序(卷一九(四)一六九一)


 【附】 舂陵行(并序) 元結 (卷一九(四)一六九四)


 【附】 賊退示官吏(并序) 元結 (卷一九(四)一六九五)


中夜(卷一七(四)一四六○)


垂白【白首】(卷一七(四)一四六二)


中宵(卷一七(四)一四六二)


不寐(卷一七(四)一四六三)


江月(卷一七(四)一四六五)


月圓(卷一七(四)一四六六)


夜(卷一七(四)一四六七)


草閣(卷一七(四)一四六八)


宿江邊閣(卷一七(四)一四六九)


吹笛(卷一七(四)一四七○)


西閣雨望(卷一七(四)一四七二)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卷一七(四)一四七二)


西閣二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四七三)


西閣二首其二(卷一七(四)頁一四七四)


西閣夜(卷一七(四)一四七五)


遠遊(卷二二(五)一九九八)


搖落(卷一九(四)一七二六)


遣愁(卷九(二)七五一)


聽楊氏歌(卷一七(四)一四八○)


九日(一作登高)諸人集於林(卷一七(四)一四八三)


覆舟二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五九二)


覆舟二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五九三)


秋興八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四八四)


秋興八首其二(卷一七(四)頁一四八五)


秋興八首其三(卷一七(四)頁一四八七)


秋興八首其四(卷一七(四)頁一四八九)


秋興八首其五(卷一七(四)頁一四九○)


秋興八首其六(卷一七(四)頁一四九三)


秋興八首其七(卷一七(四)頁一四九四)


秋興八首其八(卷一七(四)頁一四九七)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四九九)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卷一七(四)頁一五○一)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卷一七(四)頁一五○二)


詠懷古跡五首其四(卷一七(四)頁一五○五)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卷一七(四)頁一五○六)


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三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二九)


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三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三○)


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三首其三(卷二○(四)頁一七三一)


哭王彭州?(卷一七(四)一五三七)


贈高式顏(卷六(二)四八三)


李潮八分小篆歌(卷一八(四)一五五○)


峽口二首   其一(卷一八(四)頁一五五四)


峽口二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五五五)


南極(卷一八(四)一五五六)






天池(卷二○(四)一七四○)


夜宿西閣曉呈元二十一曹長(卷一八(四)一五五九)


西閣口號呈元二十一(卷一八(四)一五六○)


閣夜(卷一八(四)一五六一)


?西寒望(卷一八(四)一五六一)


西閣曝日(卷一八(四)一五六三)


不離西閣二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五六四)


不離西閣二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五六五)


縛?行(卷一八(四)一五六六)


 白帝樓(卷二一(四)一八三九)


 白帝城樓(卷二一(四)一八四○)


 曉望白帝城鹽山(卷一五(三)一二八○)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卷一八(四)一五八一)


王兵馬使二角鷹(卷一八(四)一五八四)(參見〈畫鷹〉)(卷一(一)一九)


見王監兵馬使?近山有白K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飛避暖勁?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二首其一(卷一八(四)一五八七)


見王監兵馬使?近山有白K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飛避暖勁?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二首其二(卷一八(四)一五八八)


折檻行(卷一八(四)一五七○)


覽柏中丞(一作允)兼子姪數人除官制詞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載歌絲綸(卷一八(四)一五七一)


覽鏡呈柏中丞(卷一八(四)一五七五)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五七六)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五七七)


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尚書太夫人因示從弟行軍司馬位(卷一八(四)一五七八)


766年-1801 偶題 (卷一八(四)一五四一)

杜甫詩 (17)767年大暦2年 杜甫56歳・?州・西閣・赤甲・?西・東屯 255首その1 132首

  767 56 丁未 代宗 大?二

■子儀入朝還鎮。

▲杜甫五十六?。在?州。春,自西閣移居赤甲。


三月,遷居?西草屋。附宅有果園四十畝,蔬圃數畝,又有稻田若干頃,在江北之東屯。弟觀自京師來。秋,因穫稻暫住東屯。適?司法自忠州來,因以?西草堂借?居之。是時,始復動東游荊湘之意。


十月十九日,於?州別駕元持宅觀李十二娘舞「劍器」。本年冬,仍復多病。秋,左耳始聾。
973 1  立春(卷一八(四)一五九七)
974 2  江梅(卷一八(四)一五九八)
975 3  庭草(卷一八(四)一五九八)
976 4  愁(卷一八(四)一五九九)
977 5  王十五前閣會(卷一八(四)一六○○)
978 6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筆戲簡(卷一八(四)一六○
979 7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卷一八(四)一六○二)
980 8  晝夢(卷一八(四)一六○三) 《晝夢》18-48
981 9  暮春(卷一八(四)一六○五)
982 10  即事(卷一八(四)一六○五)
983 11  懷?上遊(卷一八(四)一六○六)
984 12 入宅三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六○六)
985 13 入宅三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六○七)
986 14 入宅三首其三(卷一八(四)頁一六○八)
987 15  赤甲(卷一八(四)一六○八)
988 16  卜居(卷一八(四)一六○九)
989 17 暮春題?溪新賃草屋五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六一○)
990 18 暮春題?溪新賃草屋五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六一○)
991 19 暮春題?溪新賃草屋五首其三(卷一八(四)頁一六一一)
992 20 暮春題?溪新賃草屋五首其四(卷一八(四)頁一六一二)
993 21 暮春題?溪新賃草屋五首其五(卷一八(四)頁一六一二)
994 22  寄從孫崇簡(卷一八(四)一六一三)
995 23  江雨有懷鄭典設(卷一八(四)一六一四) 卷一八63江雨有懷鄭典設
996 24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卷一八(四)一六一五) 巻18-64《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997 25  又示兩兒(卷一八(四)一六一五)
998 26    情見乎詞(卷一八(四)一六一六)
999 27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六一七)
1000 28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六一八)
1001 29  ?登?上堂(卷一八(四)一六一九)
1002 30  寄薛三郎中?(卷一八(四)一六二○)
1003 31  送惠二歸故居(一作聞惠二過東溪)(卷一八(四)一六二三)
1004 32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四)
1005 33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二(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四)
1006 34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三(卷一八(四)頁一六二五)
1007 35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四(卷一八(四)頁一六二五)
1008 36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五卷一八(四)(頁一六二五)
1009 37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六(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六)
1010 38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七(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六)
1011 39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 其八(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六)
1012 40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九(卷一八(四)頁一六二七)
1013 41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十(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八)
1014 42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其十一(卷一八(四)頁一六二八)
1015 43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句十二首 其十二(卷一八(四)頁一六二九)
1016 44 月三首其一(卷一八(四)頁一六二九)
1017 45 月三首 其二(卷一八(四)頁一六三○)
1018 46 月三首 其三(卷一八(四)頁一六三一)
1019 47  晨雨(卷一八(四)一六三一)
1020 48  過客相尋(卷一九(四)一六三三)
1021 49  豎子至(卷一八(四)一六三四)
1022 50  園(卷一八(四)一六三四)
1023 51  歸(卷一八(四)一六三五)
1024 52  園官送菜(卷一八(四)一六三六)
1025 53  園人送瓜(卷一八(四)一六三八)
1026 54  課伐木并序(卷一九(四)一六三九) 課伐木
1027 55  柴門(卷一九(四)一六四三)
1028 56  槐葉冷淘(卷一九(四)一六四五) 槐葉冷淘
1029 57  上後園山?(卷一九(四)一六四七) 上後園山?
1030 58  季夏送?弟韶陪?門從叔朝謁(卷一九(四)一六四八)
1031 59  ??(卷一九(四)一六五○)
1032 60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其一(卷一九(四)頁一六五一)
1033 61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其二(卷一九(四)頁一六五二)
1034 62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卷一九(四)一六五四)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1035 63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一作刈)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阿段往問(卷一九( 秋行官張望督
1036 64  阻雨不得歸?西甘(一作柑,後同)林(卷一九(四)一六五九)
1037 65  又上後園山?(卷一九(四)一六六一) 又上後園山?
1038 66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卷一九(四)一六六三)
1039 67  甘林(卷一九(四)一六六七)
1040 68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郭作勒)耕牛兼書觸目(卷一九(四)一六六九)
1041 69  雨(卷一九(四)一六七一)
1042 70  溪上(卷一九(四)一六七二)
1043 71  樹間(卷一九(四)一六七三)
1044 72  白露(卷一九(四)一六七四)
1045 73  老病(卷一五(三)一二八二)
1046 74 晴二首 其一(卷一五(三)頁一三三七)
1047 75 晴二首 其二(卷一五(三)頁一三三七)
1048 76  雨(卷一五(三)一三三八)
1049 77  醉為馬墜群公攜酒相看(卷一八(四)一五九○)
1050 78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卷一七(四)一四六四)
1051 79  見螢火((卷一九(四)一六七六)
1052 80  夜雨(卷一九(四)一六七七)
1053 81  更題(卷一九(四)一六七七)
1054 82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二首其一(卷一九(四)頁一六七八)
1055 83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二首其二(卷一九(四)頁一六七九)
1056 84  別李祕書始興寺所居(卷一九(四)一六七九)
1057 85  送李八秘(《英華》作校)書赴杜相公幕(卷一九(四)
1058 86  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朗(卷一九(四)一六八一)
1059 87  孟氏(卷一九(四)一六八二)
1060 88  吾宗(卷一九(四)一六八三)
1061 89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卷一九(四)一六八四)
1062 90  寄狄明府博濟(卷一九(四)一六八八)
1063 91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四七八)
1064 92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其二(卷一七(四)頁一四七九)
1065 93 秋風二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四八一)
1066 94 秋風二首其二(卷一七(四)頁一四八二)
1067 95  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卷一八(四)一五九四)
1068 96  送王十六判官(卷一八(四)一五九五)
1069 97  君不見簡蘇?(卷一八(四)一五四六)
1070 98  贈蘇四?(卷一八(四)一五四六)
1071 99  別蘇?(卷一八(四)一五四八)
1072 100  別崔?因寄薛據孟雲卿(卷一八(四)一五九六)
1073 101  寄韓諫議注(卷一七(四)一五○八) 767年255首\h196 寄韓諫議.doc
1074 102 解悶十二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五一一)
1075 103 解悶十二首其二(卷一七(四)頁一五一二)
1076 104 解悶十二首其三(卷一七(四)頁一五一二)
1077 105 解悶十二首 其四(卷一七(四)頁一五一三)
1078 106 解悶十二首其五(卷一七(四)頁一五一四)
1079 107 解悶十二首其六(卷一七(四)頁一五一四)
1080 108 解悶十二首其七(卷一七(四)頁一五一五)
1081 109 解悶十二首 其八(卷一七(四)頁一五一六)
1082 110 解悶十二首其九(卷一七(四)頁一五一六)
1083 111 解悶十二首其一○(卷一七(四)頁一五一七)
1084 112 解悶十二首其一一(卷一七(四)頁一五一八)
1085 113 解悶十二首其一二(卷一七(四)頁一五一八)
1086 114  洞房(卷一七(四)一五一九)
1087 115  宿昔(卷一七(四)一五二一)
1088 116  能畫(卷一七(四)一五二二)
1089 117  鬥?(卷一七(四)一五二三)
1090 118  ??(卷一七(四)一五二四)
1091 119  洛陽(卷一七(四)一五二五)
1092 120  驪山(卷一七(四)一五二六)
1093 121  提封(卷一七(四)一五二七)
1094 122  鸚鵡(卷一七(四)一五二九)
1095 123  孤雁(卷一七(四)一五三○)
1096 124  ?(卷一七(四)一五三一)
1097 125  猿(卷一七(四)一五三二)
1098 126  ?(卷一七(四)一五三三)
1099 127  ?(卷一七(四)一五三四)
1100 128  ?魚(卷一七(四)一五三五)
1101 129  白小(卷一七(四)一五三六)
1102 130  秋日?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卷一九(四)一六九九)
1103 131  寄峽州劉伯華使君四十韻(卷一九(四)
1104 132  秋清(卷一九(四)一七二四)
1105 133  秋峽(卷一九(四)一七二五)
1106 134  峽隘(卷一九(四)一七二六)
1107 135 秋野五首其一(卷一九(四)頁一七三二)
1108 136 秋野五首其二(卷一九(四)頁一七三二)
1109 137 秋野五首其三(卷一九(四)頁一七三二)
1110 138 秋野五首其四(卷一九(四)頁一七三四)
1111 139 秋野五首 其五卷一九(四)(頁一七三五)
1112 140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穢淨訖移床三首(一云〈秋日闍庶O首〉)其一(卷二○(四 )頁一七三五)
1113 141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穢淨訖移床三首(一云〈秋日闍庶O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三六)
1114 142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穢淨訖移床三首(一云〈秋日闍庶O首〉)其三(卷二○(四 )頁一七三七)
1115 143  反照(卷二○(四)一七三八)
1116 144  向夕(卷二○(四)一七三九)
1117 145 復愁十二首其一(卷二○(四 )頁一七四一)
1118 146 復愁十二首其二(卷二○(四 )頁一七四一)
1119 147 復愁十二首 其三(卷二○(四)頁一七四二)
1120 148 復愁十二首其四(卷二○(四 )頁一七四二)
1121 149 復愁十二首 其五(卷二○(四)頁一七四二)
1122 150 復愁十二首 其六(卷二○(四)頁一七四二)
1123 151 復愁十二首 其七(卷二○(四)頁一七四三)
1124 152 復愁十二首 其八(卷二○(四)頁一七四三)
1125 153 復愁十二首 其九卷二○(四)(頁一七四四)
1126 154 復愁十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四五)
1127 155 復愁十二首 其一一(卷二○(四)頁一七四五)
1128 156 復愁十二首其一二(卷二○(四)頁一七四五)
1129 157 自?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四六)
1130 158 自?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其二(卷二○(四 )頁一七四六)
1131 159 自?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其三(卷二○(四)頁一七四七)
1132 160 自?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其四(卷二○(四)頁一七四八)
1133 161 社日兩篇其一(卷二○(四)頁一七四九)
1134 162 社日兩篇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五○)
1135 163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五○)
1136 164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五一)
1137 165  十六夜玩月(卷二○(四)一七五二)
1138 166  十七夜對月(卷二○(四)一七五三)
1139 167  曉望(卷二○(四)一七五三)
1140 168  日暮(卷二○(四)一七五四)
1141 169  暝(卷二○(四)一七五五)
1142 170  ?(卷二○(四)一七五六)
1143 171  夜(卷二○(四)一七五六)
1144 172  九月一日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卷二○(四)一七五七)
1145 173  孟倉曹?趾領新酒?二物滿器見遺老夫(卷二○(四)一七五八)
1146 174  送孟十二?曹赴東京選(卷二○(四)一七五九)
1147 175  憑孟倉曹將書覓土婁舊莊(卷二○(四)一七六○)
1148 176  簡?郎司法(卷二○(四)一七六一)
1149 177  又呈?郎(卷二○(四)一七六二)
1150 178  ?晴?郎見過北舍(卷二○(四)一七六三)
1151 179 九日五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六四)
1152 180 九日五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六四)
1153 181 九日五首 其三卷二○(四)(頁一七六五)
1154 182 九日五首 其四(卷二○(四)頁一七六五)
1155 183  覃山人隱居(卷二○(四)一七六八)
1156 184  東屯月夜(卷二○(四)一七六九)
1157 185  東屯北?(卷二○(四)一七七一)
1158 186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七一)
1159 187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七二)
1160 188  暫往(一作住)白帝復還東屯(卷二○(四)一七七二)
1161 189 茅屋檢校收稻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七三)
1162 190 茅屋檢校收稻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七四)
1163 191  刈稻了詠懷(卷二○(四)一七七四)
1164 192 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姪三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七五)
1165 193 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姪三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七六)
1166 194 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姪三首其三(卷二○(四)頁一七七六)
1167 195  戲寄崔評事表姪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姪(卷二○(四)一七七七)
1168 196  季秋江村(卷二○(四)一七七八)
1169 197  小園(卷二○(四)一七七九)
1170 198  寒雨朝行視園樹(卷二○(四)一七七九)
1171 199  傷秋(卷二○(四)一七八二)
1172 200  即事(卷二○(四)一七八二) 即事
1173 201  耳聾(卷二○(四)一七八四)
1174 202 獨坐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八四)
1175 203 獨坐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八五)
1176 204  雲(卷二○(四)一七八六)
1177 205  大?二年九月三十日(卷二○(四)一七八七)
1178 206  十月一日(卷二○(四)一七八七)
1179 207  孟冬(卷二○(四)一七八八)
1180 208  雷(卷二○(四)一七八九)
1181 209  悶(卷二○(四)一七九○)
1182 210 夜二首 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九○)
1183 211 夜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九一)
1184 212 朝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九一)
1185 213 朝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九二)
1186 214 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九三)
1187 215 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九四)
1188 216  昔遊(卷二○(四)一七九五)
1189 217 雨四首其一(卷二○(四)頁一七九八)
1190 218 雨四首其二(卷二○(四)頁一七九九)
1191 219 雨四首其三(卷二○(四)頁一七九九)
1192 220  大覺高僧蘭若(卷二○(四)一八○一)
1193 221  謁真諦寺禪師(卷二○(四)一八○二)
1194 222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州(卷二○(四)一八○三)
1195 223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卷二○(四)一八○四)
1196 224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卷二○(四)一八○四)
1197 225  虎牙行(卷二○(四)一八○六) 虎牙行
1198 226  錦樹行(卷二○(四)一八○八)
1199 227  自平(卷二○(四)一八○九)
1200 228  寄裴施州(卷二○(四)一八一○)
1201 229  鄭典設自施州歸(卷二○(四)一八一二)
1202 230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卷二○(四)一八一五) 20-99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1203 231 寫懷二首其一(卷二○(四)頁一八一八)
1204 232 寫懷二首其二(卷二○(四)頁一八二○)
1205 233  冬至(卷二一(四)一八二三)
1206 234  柳司馬至(卷二一(四)一八二四)
1207 235  別李義(卷二一(四)一八二五)
1208 236  送高司直尋封?州(卷二一(四)一八二八)
1209 237  可歎(卷二一(四)一八三○)
1210 238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ケ國太夫人(卷二一(四)一八三四)
1211 239  送田四弟將軍將?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節度使(一無使字)陽城郡王衛公幕(一云
1212 240  柏學士茅屋(卷二一(四)一八三七)
1213 241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三八)
1214 242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三八)
1215 243 舍弟觀自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四一)
1216 244 舍弟觀自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四二)
1217 245 舍弟觀自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三(卷二一(四)頁一八四三)
1218 246  夜歸(卷二一(四)一八四四)
1219 247 前苦寒行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四五)
1220 248 前苦寒行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四六)
1221 249  ?晴(卷二一(四)一八四六)
1222 250  復陰(卷二一(四)一八四七)
1223 251 後苦寒行二首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四八)
1224 252 後苦寒行二首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四九)
1225 253  寄柏學士林居(卷一八(四)一五六八)
1226 254  寄杜位(卷一八(四)一五九六)
1227 255  玉腕?(卷一八(四)一五八九)
1228 256  月(卷一七(四)一四七六)
1229 257  小至(卷一八(四)一五六七)
1230 258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卷二二(五)一九八九)
1231 259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卷一八(四)一五八○)
1232 260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卷一八(四)一五八○)
1233 261  江漲(卷九(二)七四七)(同名之詩有二首,此首不知是否此年所作)
1234 262  江漲(卷一○(二)八一三)(同名之詩有二首,此首不知是否此年所作)


ラベル9


杜甫詩 (18)768年大暦3年 杜甫57歳 ・?州・江陵・公安縣・岳州 78首
  768年大暦3年 杜甫57歳  78首  

■魚朝恩所作章敬寺。 ?李泌於衡山。 追謚齊王?為承天皇帝。 幽州將殺節度使,詔即知希彩知留後。 鳳翔都將李晟破吐蕃。
▲杜甫五十七?。正月中旬,去?出峽。臨去,以?西果園贈南卿兄。
三月,至江陵。
夏日,暫如外邑。留江陵數月,頗不得意。
秋末,移居公安縣。遇顧誡奢、李晉肅(賀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數月。?晏,至岳州


【詩】
1235 1 元日示宗武(卷二一(四)一八四九)
1236 2 又示宗武(卷二一(四)一八五○)
1237 3 遠懷舍弟穎觀等(卷二一(四)一八五二)
1238 4 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卷二一(四)一八五二)
1239 5 太?日(卷二一(四)一八五四)
1240 6 人日二首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五五)
1241 7 人日二首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五六)
1242 8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五七)
1243 9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五八)
1244 10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其三(卷二一(四)頁一八五八)
1245 11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其四(卷二一(四)頁一八五八)
1246 12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其五(卷二一(四)頁一八六○)
1247 13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卻赴通州主簿前?州賢子余與主簿平章鄭氏女子垂欲納采鄭氏伯父京書至女子已許他族親事遂停(卷二一(四)一八六○)
1248 14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西果園四十畝(卷二一(四)一八六二)
1249 15 巫山縣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別兼諸公攜酒樂相送率題小詩留於屋壁(卷二一(四)
1250 16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卷二一(四)一八六三)
1251 17 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得筵字(卷二一(四)一八六六)
1252 18 大?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久居?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卷二一(四
1253 19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諸公(卷二一(四)一八七四)
1254 20 泊松滋江亭(卷二一(四)一八七五)
1255 21 乘雨入行軍六弟宅(卷二一(四)一八七六)
1256 22 上巳日徐司?林園宴集(卷二一(四)一八七六)
1257 23 宴胡侍御書堂(卷二一(四)一八七八)
1258 24 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句(卷二一(四)一八七八)
1259 25 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丈之任(卷二一(四)一八七八)
1260 26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卷二一(四)一八八○)
1261 27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後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卷二一(四)一八八二)
1262 28 暮春陪李尚書李中丞過鄭監湖亭泛舟得過字韻(卷二一(四)一八八三)
1263 29 宇文晁(尚書之子)崔ケ(司業之孫)重泛鄭監(審)前湖(卷二一(四)一八八
1264 30 歸雁(卷二一(四)一八八四)
1265 31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卷二一(四)一八八五)
1266 32 憶昔行(卷二一(四)一八八八)
1267 33 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卷二一(四)一八九○)
1268 34 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韻(一作探韻得深字)(卷二一(四)一八九二)
1269 35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卷二一(四)一八九二)
1270 36 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之芳(卷二一(四)一八九三)
1271 37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卷二一(四)一八九四)
1272 38 遣悶(卷二一(四)一八九六)
1273 39 江邊星月二首其一(卷二一(四)頁一八九九)
1274 40 江邊星月二首其二(卷二一(四)頁一八九九)
1275 41 舟月對驛近寺(卷二一(四)一九○○)
1276 42 舟中(卷二一(四)一九○一)
1277 43 江陵節度使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卷二一(四)一九○一)
1278 44 又作此奉衛王(卷二一(四)一九○三)
1279 45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卷二一(四)一九○四)
1280 46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コ敘懷斐然之作三十韻(卷二一(四)一九○九)
1281 47 暮歸(卷二二(五)一九一五)
1282 48 哭李尚書之芳(卷二二(五)一九一六)
1283 49 重題(卷二二(五)一九一八)
1284 50 哭李常侍?二首其一(卷二二(五)頁一九一九)
1285 51 哭李常侍?二首其二(卷二二(五)頁一九二○)
1286 52 舟中出江陵南湘奉寄鄭少尹審(卷二二(五)一九二○)
1287 53 移居公安山館(卷二二(五)一九二二)
1288 54 醉歌行贈公安(《英華》有縣字)顏十(一本無十字)少府請顧八題壁(卷二二(五)一九二三)
1289 55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卷二二(五)一九二四)
1290 56 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卷二二(五)一九二七)
1291 57 移居公安敬贈衛大郎鈞(卷二二(五)一九二八)
1292 58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卷二二(五)一九二九)
1293 59 公安縣懷古(卷二二(五)一九三○)
1294 60 呀(骨鳥)行(卷二二(五)一九三一)
1295 61 宴王使君宅題二首其一(卷二二(五)頁一九三二)
1296 62 宴王使君宅題二首其二卷二二(五)(頁一九三二)
1297 63 送覃二判官(卷二二(五)一九三三)
1298 64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鄂(卷二二(五)一九三四)
1299 65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卷二二(五)一九三四)
1300 66 久客(卷二二(五)一九三六)
1301 67 冬深(一作即日)(卷二二(五)一九三六)
1302 68 曉發公安(卷二二(五)一九三七)
1303 69 發劉郎浦(卷二二(五)一九三九)
1304 70 別董?(卷二二(五)一九三九)
1305 71 夜聞?篥(卷二二(五)一九四一)
1306 72 ?晏行(卷二二(五)一九四三)
1307 73 泊岳陽城下(卷二二(五)一九四五)
1308 74 纜船苦風戲題四韻奉簡鄭十三判官泛(卷二二(五)一九四六)
1309 75 登岳陽樓(卷二二(五)一九四六)
1310 76 獨坐(卷一四(三)一一七五)
1311 77 江漢(卷二三(五)二○二九)
1312 78 地隅(卷二三(五)二○三○)

杜甫詩 (19)769年大暦4年 杜甫58歳 ・岳州・洞庭湖・潭州・衡州 78首
  769年大暦4年 杜甫58歳  64首  

  769  己酉 代宗 大暦四

■子儀徙鎮?寧。
▲杜甫五十八?。正月,自岳州至南嶽,遊道林二寺,觀宋之問題壁。宿青草湖,
又宿白沙驛。過湘陰,謁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鑿石浦,宿之。
又過津口,次空靈岸。宿花石戌,次?洲(在湘潭)。
三月,抵潭州(湖南長沙)
。發潭州,次白馬潭,入喬口。至銅官渚,阻風。發銅官,宿新康江口。次雙楓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陽)。
夏,畏熱,復回潭州。時蘇渙居江側,忽一日,訪公於舟中,公請渙誦詩,大賞異之,遂訂交焉。終?在潭州。










【詩】
1313 1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卷二二(五)一九四九)
1314 2  南征(卷二二(五)一九五○)
1315 3  歸夢(卷二二(五)一九五○)
1316 4  過南嶽入洞庭湖(卷二二(五)一九五一)
1317 5  宿青草湖(卷二二(五)一九五三)
1318 6  宿白沙驛(卷二二(五)一九五四)
1319 7  湘夫人祠(卷二二(五)一九五五)
1320 8  祠南夕望(卷二二(五)一九五六)
1321 9  上水遣懷(卷二二(五)一九五七)
1322 10  遣遇(卷二二(五)一九五九)
1323 11  解憂(卷二二(五)一九六○)
1324 12  宿鑿石浦(卷二二(五)一九六一)
1325 13  早行(卷二二(五)一九六二)
1326 14  過津口(卷二二(五)一九六三)
1327 15  次空靈岸(卷二二(五)一九六四)
1328 16  宿花石戍(卷二二(五)一九六五)
1329 17  早發(卷二二(五)一九六六)
1330 18  次?洲(卷二二(五)一九六八)
1331 19 清明二首其一(卷二二(五)頁一九六九)
1332 20 清明二首其二(卷二二(五)頁一九七○)
1333 21  發潭州(卷二二(五)一九七一)
1334 22  發白馬潭(卷二二(五)一九七二)
1335 23  野望(卷二二(五)一九七三)
1336 24  入喬口(卷二二(五)一九七四)
1337 25  銅官渚守風(卷二二(五)一九七五)
1338 26  北風(卷二二(五)一九七六)
1339 27  雙楓浦(卷二二(五)一九七七)
1340 28 詠懷二首其一(卷二二(五)頁一九七八)
1341 29 詠懷二首其二(卷二二(五)頁一九七九)
1342 30  酬郭十五判官受(卷二二(五)一九八二)
1343 31  望嶽(卷二二(五)一九八三)
1344 32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卷二二(五)一九八六)
1345 33  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卷二二(五)一九九○)
1346 34  哭韋大夫之晉(卷二二(五)一九九二)
1347 35  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卷二二(五)一九九四)
1348 36  潭州送韋員外迢牧韶州(卷二二(五)一九九六)
1349 37  酬韋韶州見寄(卷二二(五)一九九七)
1350 38  樓上(卷二二(五)一九九七)
1351 39 千秋節有感二首其一(卷二二(五)頁一九九九)
1352 40 千秋節有感二首其二(卷二二(五)頁二○○○)
1353 41  奉贈盧五丈參謀?(卷二二(五)二○○一)
1354 42  惜別行送劉僕射判官(卷二二(五)二○○四)
1355 43  重送劉十弟判官(卷二二(五)二○○五)
1356 44  湖中(一作南)送敬十使君適廣陵(卷二三(五)二○○七)
1357 45  ?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覲省(卷二三(五)二○○八)
1358 46  別張十三建封(卷二三(五)二○○九)
1359 47  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歸上都二十四韻(卷二三(五)二○一二)
1360 48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卷二三(五)二○一四)
1361 49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卷二三(五)二○一六)
1362 50  奉贈李八丈?判官(卷二三(五)二○二○)
1363 51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卷二三(五)二○二二)
1364 52  北風(卷二三(五)二○二五)
1365 53  幽人(卷二三(五)二○二六)
1366 54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卷二三(五)二○三一)
1367 55  對雪(卷二三(五)二○三二)
1368 56  冬?送長孫漸舍人歸州(卷二三(五)二○三三)
1369 57  暮冬送蘇四郎?兵曹適桂州(卷二三(五)二○三四)
1370 58  客從(卷二三(五)二○三五)
1371 59  蠶穀行(卷二三(五)二○三六)
1372 60  白鳧行(卷二三(五)二○三七)
1373 61  朱鳳行(卷二三(五)二○三八)
1374 62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卷二二(五)一九四一)
1375 63  回棹(卷二三(五)二○八五)
1376 64  登舟將適漢陽(卷二三(五)二○八八)

ラベル10


770年大暦5年 杜甫59歳 ・洞庭湖・潭州・衡州 没す。27首
 770年大暦5年 杜甫59歳  27首  

  770年 59歳 庚戌 代宗 大?五

■魚朝恩伏誅。
▲杜甫五十九?。春,在潭州。
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及敬超先。
暮春,逢李龜年。
四月,避亂入衡州。欲往?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時屬江漲,泊方田驛,半旬不得食。聶令馳書為致牛炙白酒。
盛夏迴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別親友,泝湘而下,將出?鄂,由襄陽轉洛陽??歸長安。
冬,竟以寓卒於潭岳間,旅殯岳陽。








【詩】
1377 1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卷二三(五)二○三八)
1378 2 送重表姪王(?,一作殊)評事使南海(卷二三(五)二○四二)
1379 3 清明(卷二三(五)二○四八)
1380 4 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卷二三(五)二○五○)
1381 5 奉贈蕭十二使君(卷二三(五)二○五二)
1382 6 奉送二十三舅?事崔偉之攝?州(卷二三(五)二○五四)
1383 7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兼寄韋韶州(卷二三(五)二○五六)
1384 8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卷二三(五)二○五七)
1385 9 同豆盧峰貽主客李員外賢子?知字韻(卷二三(五)二○五八)
1386 10 歸雁二首其一(卷二三(五)頁二○五九)
1387 11 歸雁二首其二(卷二三(五)頁二○六○)
1388 12 江南逢李龜年(卷二三(五)二○六○)
1389 13 小寒食舟中作(卷二三(五)二○六一)
1390 14 燕子來舟中作(卷二三(五)二○六三)
1391 15 贈韋七贊善(卷二三(五)二○六四)
1392 16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卷二三(五)二○六六)
1393 17 入衡州(卷二三(五)二○六七)
1394 18 逃難(卷二三(五)二○七三)
1395 19 白馬(卷二三(五)二○七三)
1396 20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卷二三(五)二○七四)
1397 21 江閣對雨有懷行營裴二端公(卷二三(五)二○七七)
1398 22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卷二三(五)二○七九)
1399 23 聶耒陽以僕阻水書致酒肉療飢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
1400 24 過洞庭湖(卷二三(五)二○八七)
1401 25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卷二三(五)二○八九)
1402 26 長沙送李十一銜(卷二三(五)二○九○)
1403 27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卷二三(五)二○九一)